久久部落论坛法务探讨 → [注意][转帖]内控缺失或让1080亿元价值不再


  共有772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注意][转帖]内控缺失或让1080亿元价值不再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99bossli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贴子:1162 积分:107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12 22:10:43
[注意][转帖]内控缺失或让1080亿元价值不再  发贴心情 Post By:2012/7/15 10:03:12

近日,中国商标第一案、价值1080亿元的“王老吉”商标合同争议案以广药集团胜诉告一段落。随后,加多宝提请撤销仲裁结果并获立案,作为回应,广药集团向加多宝提出了高达75亿元的索赔要求。

此次事件虽然没有最终结束,但加多宝蒙受损失已是板上钉钉。那么,在此仲裁之前,加多宝是否有机会避免损失?企业的内部控制又有哪些漏洞最终导致了加多宝的失败呢?

我们先简单回顾下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1997年广州药业集团(下称“广药集团”)无力经营旗下品牌王老吉,将其内地的商标使用权租赁香港鸿道集团,授权鸿道子公司加多宝在内地生产红罐装王老吉,广药集团则自主生产绿盒装王老吉。2000年,双方续约至2010年5月。2002年之后,加多宝成功的品牌营销使王老吉迅速在内地蹿红,其销售额从2002年的1.8亿元飙升至2007年的90亿元。2009年,其销售突破160亿元,在中国市场超过了可口可乐成为饮料行业的龙头老大。

鸿道集团看到了凉茶行业的广阔前景,2003年,鸿道集团通过贿赂原广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李益民,再次将合同续至2020年5月。2004年,李益民受贿案东窗事发,2005年李益民被判处无期徒刑,行贿人陈鸿道弃保潜逃,至今仍在追捕中。

从王老吉事件整个过程来看,笔者认为加多宝尽管营销做得好,但是内控建设存在不足。

首先,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我国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广药集团之所以能够胜诉,最关键的原因是双方于2003签订的续租合同是通过行贿达成的,这违反了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因此合同无效。另外,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有效期满后必须申请续展注册。鸿道集团在2003年就签下了长达17年的商标授权许可合同,显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鸿道集团的内部控制忽略了企业经营管理应当合法合规这一重要目标,使得续约不成立,是导致加多宝损失的主要原因。企业的长期发展有赖于法律的保护,没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企业或许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较快,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战略制定不合理,战略风险过大。加多宝公司支柱产品是红罐王老吉,没有红罐王老吉就没有加多宝。因此,加多宝是产品品牌运营商,而非企业品牌运营商,而红罐王老吉的商标所有权并不是加多宝,换句话说,王老吉只是广药集团寄养在加多宝旗下的干儿子,随时有可能被亲爹叫走。因此,加多宝的战略存在两种风险,第一,依靠单一品牌,一旦王老吉品牌出现类似三鹿、双汇的事件,那么加多宝将很难翻身;第二,加多宝所依附的品牌“王老吉”是租来的,不是亲生儿子。商标租赁往往会导致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指出企业在制定与实施发展战略时应当关注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的风险。加多宝公司战略不明确不合理,导致战略实施受阻。

再其次,无形资产管理不到位。《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8号指出,企业应当关注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可能导致企业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风险。加多宝使用的商标“王老吉”系租赁品牌,相对于并购或合作等方式,品牌租赁风险较大,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品牌发展模式。一方面,由于没有所有权,企业往往在市场投入上有所顾虑。另一方面,如果全力做大租赁品牌,一旦租约到期且双方无法达成后续协议的话,那么企业将不得不放弃前期的巨额投入,同时在市场上给自己培养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甚至使自己陷入法律纠纷的泥淖。加多宝正属于第二种情况。可见,无形资产的取得和管理至关重要。

最后,风险评估过程缺失。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五个要素,即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过程、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任何企业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风险,企业应当识别这些风险并采取一定应对措施,这就是风险评估过程。从2004年李益民受贿案东窗事发开始,到2005年李益民被判处无期徒刑,行贿人陈鸿道弃保潜逃,这其实是一个很明显的风险隐患。加多宝此时至少应当意识到因行贿签订的续约合同可能存在问题,并就此事进行法律咨询,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那么加多宝也不至于2011年仓促应战。另外,2010年5月1日,第一次续签合约到期,广药集团曾跟鸿道集团交涉,然而不管是鸿道还是加多宝都未给予回应并采取应对措施。直到广药集团声明提请仲裁,加多宝才开始在广告中“去王老吉化”。显然,加多宝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过程,由于对风险的不重视,加多宝错过了挽回损失的良机。

加多宝虽然自觉有很多冤屈,但倘若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其完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次事件可谓前车之鉴,我国企业应当按照内部控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要求,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经营活动合法性的监管,合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完善企业风险评估过程,以使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12-07-14  作者:李玉韬 编辑:无忧草(转自会计视野)

【99点评】前车之鉴,亡羊补牢!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注意][转帖]内控缺失或让1080亿元价值不再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