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166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主题:[转帖]德勤称中国企业内控工作进步效果显现 |
---|
![]() jiujiucpa |
小大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
![]() ![]() ![]() ![]() 等级:超级版主 贴子:1304 积分:11887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4/12 0:00:19 |
[转帖]德勤称中国企业内控工作进步效果显现 ![]() 德勤中国21日发布其进行的2012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分类分批”,如何全面实施内部控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效果逐渐显现,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受访者认为实施内控的成本过高、仅仅为了满足监管要求、以及高管重视程度不够等。 据介绍,一直以来,德勤密切关注中国内部控制发展状况。自2007起,德勤连续对中国上市公司展开相关调查。2012年,德勤在前五年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开展这次调查,希望通过四个方面,包括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知、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内部控制实施的未来改进措施,可以更深入了解内控规范实施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由企业的董事会秘书、内控建设部门负责人、内控评价部门负责人以及财务总监组成,共收回问卷267份,当中非上市公司占34%、境内A股占47%、香港上市占14%、其他境外上市占5%。 德勤企业风险管理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刘伟杰先生表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在持续进步,如绝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其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工作有助于规范流程。但是进步仍然是较为缓慢,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在内控工作中存在一些误区,如认为实施内控的成本过高、实施内控工作仅仅为了满足监管要求等。高管重视程度不够这类内控推行过程中存在的老问题仍然出现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只有尽快实施改进,才能令内部控制实施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对内部控制认知的方面,从对了解监管机构颁布的所有内部控制制定,按照要求开展相关的工作、知晓自身企业作为主板上巿公司分类分批实施内部控制的披露时间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职责设置这三大领域,都只有少数(由2%至6%不等)受访者表示不确定或反对。然而,更多受访者(25%)表示,不能完全理解全面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区别与联系。相关的认知工作仍需加强。 令人鼓舞的是,企业在内控持续建设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对其的认知,从去年四分之一受访者认为其企业能够做到内部要求与现在管理体系恰当融合,大大提升至今年的64%。可是,一旦谈及一些包括集团管控体系、现有制度体系等在内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体系相结合的手段时,仅有36%的受访者认为其企业已经把这些管理手段结合成一套整体的体系,说明相当多的企业对内部控制与现有管理体系融合的认识还无法完全落实到日常的业务管理中,需要继续强化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地。 不容置疑的是,受访者普遍对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用认同,包括能够满足财务报告控制有效性的基本目标(91%)、提升管理和风险防范水平(71%)以及有效地遏制了舞弊现象(86%)。但是,今年有更多受访者(由去年48%提升至今年的55%)对管理层在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识不到位持“完全同意”和“部分同意”的看法。同时,也有33%的受访者认为内控工作花费成本过高,45%的受访者否认成本过高。 |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 |
![]() 99boss |
小大 2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 ||
![]() ![]() ![]() ![]() 等级:管理员 贴子:3175 积分:26004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4/18 10:17:58 |
![]() 由于处罚手段的缺失,五部委推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文件已下发近5年,奖惩机制的落实程度直接影响内控规范的来难以有效运行。 德勤日前发布的《2012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指出,55%的受访者认为“管理层意识不到位或者奖惩机制不到位,导致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运行”,这一比例较上年度的48%有所上升。 2008年和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及境内主板上市公司实施;2012年5月,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68号文”),要求央企力争用两年时间,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2012年8月,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要求主板上市公司逐步推进内控规范实施。 “内控本身它会告诉你怎么去正确做事,但是要想保证落实和达到效果,很重要的就是制定罚则,明确违规成本,不然的话很难落实。”德勤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谢安告诉和讯网。 从德勤连续6年的调查分析来看,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存在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缺失的问题,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逐步深入,已经由单一的内部控制应当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风险量化及预警监控、授权管理、流程管理等方向扩展、延伸并整合。当然,这个过程能否持续下去,解决好人才问题十分关键,虽然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培养,仍然有54%的受访者认为内控人才也比较缺乏。 对于央企两年达标的设想,谢安认为任重而道远。“央企普遍存在行业跨度大、管控难度大的情况问题,不过国资委和财政部68号文的要求也没有象对上市公司那样要求得那么刚性,而且有些东西也即央企只需向国资委和监事会报送内控评价报告,而不必不用向公众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目前管理层更关注的应该是做起来。至于说两年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我认为没那么简单。” 以证监会为例,关于内部控制监管方面,目前的政策制度体系还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包括监管的侧重点、频率、方法等。“如证监会内部监管有一个套监管规程,各个部门负责哪些方面具体应该怎么监管都已经很详细,但针对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还需要把它细化进去。” 政策上尚待完善的地方不止于此。仅就上市公司而言,目前的文件指向了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及境内主板上市公司,唯独漏掉了境外上市公司,这种对境外上市公司没有内部控制要求的做法,或许也给有关机构做空客“中概股”创造了条件。 “其实也不能说对境外上市公司就没有一点要求,早在2008年发布的基本规范的文件中,就明确提出基本规范适用于针对所有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但是落实文件就需要一个过程,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及境内外A股上市公司只是第一步,中小板及创业板当时也没有纳入进去,在现阶段仍然没有精力把境外上市公司纳入进来。”谢安告诉和讯网。 显而易见,新近成立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也没有纳入内控工作的重要部分,留给管理层的还有许多艰巨的任务。 ------
|
||
![]() 99broker |
|||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