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719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主题:[推荐][转帖]研经品典启智取道—人物篇 |
---|
![]() 99bossli |
小大 1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
![]() ![]() ![]() ![]() 等级:蜘蛛侠 贴子:1162 积分:107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12 22:10:43 |
![]()
(四)能持恒人的一生既会遇到顺境,也会遇到逆境,甚至急境、险境。正因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磨砺,不少人才能够脱离困境步入胜境,成就为经典人物。但是,他们大多数时候并不总是处在顺境或逆境,更多的时间是在一个相对平静的“常境”中度过。在这个期间,经典人物通常选择甘于平凡,耐得寂寞,坚持积累,抓住机遇,厚积薄发,一举突破。正所谓“闲时不荒,闲当忙时,人闲我忙”。这是一种看似无为,实则积极的态度。记得德国作家舒比格写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书中,最后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南瓜的“不说话”,不正蕴涵着生存的大智慧吗?人生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即使你身正行端,有时也难免遭别人的猜疑和误解,如急于争辩,忙着表白,不一定就能赢得认同和支持,可能是徒费口舌。与其如此,不如凝神静气,韬光养晦,不争论,不折腾,把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精力用在“成长”上,待到偌大的“南瓜”摆在眼前,是不是“一种空想”也就不辩自明了。我想,南瓜的“不争论”,反映了它的自信。当被人臆断为“一种空想”后,南瓜当然可以据理力争,为自己辩解;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不说话”、“默默地成长”。“默默地成长”道出要成就一番事业,成为经典人物,见识和能力固然重要,心态和性情更为关键。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虽然不乏学识和才华,但欠缺一份脚踏实地、埋头做事的心性,欠缺一种耐得寂寞、乐得辛苦的精神,心浮气躁坐不住冷板凳,好高骛远只想拣“高枝”,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夜成名。倘若以如此心气为人、干事、做学问,纵然有点小成,但终归难有大作为、大成就。“默默地成长”不是胆怯畏缩,而是坚定理想信念后的沉潜;不是心灰意冷,而是目标明确后的执着。信心胜于黄金,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无论干什么事情,想赢得天下所有人的认同和百分百的支持,是不现实的。对那些认准的事、定好的路,即便“风凉话”多一些,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毫不懈怠地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开拓、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世界不是真空,人生在世,哪能一点委屈都忍不下,一点磨难都受不了?置身纷纭世象,面对一时误解和非议,牢骚满腹、怨天尤人非但于事无益,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经典人物之所以成为“经典”,必须善于在不利的环境中排除外来干扰,学会在个人的荣辱得失面前保持超然,以“笑看云卷云舒”的心境,直面和应对形形色色的委屈、磨难和挫折,在艰辛的奋进和“默默的成长”中超越自我、成就人生。 比如,汉代著名的军事家韩信。他出身贫贱,从小父母双亡。年轻时,韩信既不会经商,又不愿种地,家徒四壁,备受歧视,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个子高大,带刀佩剑,其实内心却是很胆小的。你当真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地打量那年轻人一会儿,就弯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过去。满街的人都嘲笑韩信。试想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当别人当众侮辱他时,哪个不是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与之反唇相讥?更何况要他从胯下爬过!但韩信认为这是匹夫之勇,他忍辱从无赖胯下爬过去,即使受尽市井中人的嘲笑也在所不惜。这种“大忍”令人敬佩,说明了他强大的定力。最终他在军事上取得赫赫战功,成为一代名将。再如,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两个农民工兄弟。一个是29岁的刘刚,一个是44岁的王旭,他俩光着膀子在出租屋里翻唱《春天里》的视频,迅速红遍网络。据说,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同志“每看一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精心的包装,农民工翻唱的这首《春天里》凭什么打动人心?我认为是奋斗中的坚守,是困境中的希望,是梦想中的坚持。像成千上万涌入城市的草根一样,这两位农民工兄弟带着梦想出发,为了梦想奋斗,哪怕凄风冷雨,哪怕路人白眼,哪怕无人问津!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书写着“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树起了一根坚守梦想的标杆!我们领军班学员应追什么样的“梦”、应守什么样的“想”?又该如何持之以恒地实现梦想呢?从这两位农民工兄弟身上,我们应当能够得到某些启示!(五)谋创新文森特疯蟾咴担骸安灰鹉隳谛牧楦杏胂胂蟮幕鹬郑灰晌阍行形J降呐ァ!币蚴贫洌鼻蟠葱拢切矶嗑淙宋锼灿械幕灸诤恕1热纾竦霉拔逡弧崩投闭碌暮鲜〉缌咀芑峒剖α跤逊颍褪钦庋晃荒芄辉诩鼻楹拖站持写彻亍⒉皇艽彻咝灾圃肌⑸贫夏北涞木淙宋铩?/p> 2008年,湖南电网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大面积、长时间和高强度的雨雪冰冻灾害。身为公司总会计师的刘友夫面临着筹措应急资金与争取保险赔付的双重压力。 他谋求创新、特事特办,积极主动和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又如,我国著名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今天,如果大家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还可以看到他的铜像。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外国人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更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有一家外国报纸甚至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但詹天佑不信邪,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勘测设计。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进行了周密计算。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属八达岭隧道工程最艰巨,长达1100多米。为提高效率,他创造性地发明了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大大缩短了。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 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这条铁路不满4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2年。这就是创新的魔力。我不知道现在的高速铁路的总设计人是谁,但可以肯定,没有创新,中国高铁不可能走向世界。 (六)有黏性人是社会性动物,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在真空中生活、工作,总要和周围的人发生联系。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在观察和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的时候,不仅要从微观上看他自己能够做些什么,还要从宏观上看他对周围人的影响和作用是什么。 大凡有成就的人,都不仅要有较高的才干,更要有较高的情商。如果一个人黏合性强,能够待己严,待人宽,懂得欣赏鼓励他人,善于与人合作,就能把别人团结起来,把别人的能力都发挥出来,自己也会随着集体这棵大树的根深而叶茂,这是大本事,是明智者才能有的作为。刘邦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但是刘邦把萧何、韩信、张良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战胜项羽成就了霸业。古今中外的帅才之所以为帅才,就在于其是“能将将者”。帅才高于将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具有很好的黏合性,就是知己知人,能够带领一批将才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我们会计领军人才队伍中,就有不少既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又具较强黏合性的帅才“苗子”。他们既表现出很强的亲和力,又作为“领头雁”,始终走在团队前面。比如,企业一期的生育新同学就具有黏合性强的特质。他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唯一的一名学员代表,在担任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中方财务总监期间,注重带领团队,从研发设计、产品导入阶段开展成本企划,确保产品始终保持良好的性价比,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助推企业从一个国内不知名的小厂,发展成为年产销汽车近40万辆、综合销售400多亿元、利税近80亿元的主流乘用车制造商。他秉承“财务创造价值理念”,引导和凝聚团队智慧,创造性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仅一笔2.5亿美元的策略性融资,就为企业节约成本近6亿元人民币,而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大力推广,也为企业2009年节减成本8.5亿元人民币。生育新同学的创新、干劲和“能耐”,因为有坚固的团队基础才得以显现,也因为持续的“显现”而成就其江苏省首批正高级会计师、首批杰出总会计师的荣誉,成就其跨上亚洲最大、全球位居第三的新能源企业——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的新平台。反之,如果一个人既不知己,也不知人,不懂得或不善于团结合作,即使你的本事再大,只要你影响甚至破坏了周围众多人积极性的发挥,结果不仅拖单位的后腿,也使自己的未来发展离成功越来越远。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认为做纯学术研究的经典人物,不一定要有很好的黏合性。事实上,当下的情况并非如此。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作为学术带头人,必定是黏合性强的人。因为现代学科分类相对以往更为细致,要实现课题攻关,没有团队联合系统攻关是难以想象的。就会计学术领军人才而言,要成为会计人才发展规划提出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会计学术带头人”,黏合性强是最基本的特质之一。 同学们,学习经典人物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合理的目标。“吾生也有涯,而道无涯。”希望你们虚心向周围一切高于自己的人学习,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不断超越自我,用一生的时间追求自身综合素质的一步步提高。 |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 |
![]() 99bossli |
小大 12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
![]() ![]() ![]() ![]() 等级:蜘蛛侠 贴子:1162 积分:107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12 22:10:43 |
![]() 二、为何要研品经典人物 和能者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智者在一起,你不甘落后;与明者同行,你将不同凡响为什么在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后还要研品经典人物呢?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如果说经典著作“立言”,经典事件“立功”,那么经典人物则重在“立德”。从这个意义上讲,研品经典人物就是为了学习经典之中的“经典”,旨在突破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的局限性,更全面系统和更好地研经品典!具体来讲,其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全面和立体认知经典。 与研品经典著作和事件相比,研品经典人物更具深意。首先,经典人物始终处于主动或主导地位。经典人物往往是经典著作的创作者,或者是经典著作描述的主角,抑或是经典事件的主导者;经典著作和经典事件折射出经典人物的行为及思想。因此,在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后再研品经典人物,不仅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经典著作或经典事件,而且可以从整体上全面认知、立体认知,得到更大收获。比如,要全面、准确地研品《红楼梦》,就不仅需要反复、仔细地读原著,切实地联系自己、熟知别人的生活事例并进行对比分析、揣摩回味,还应研品作者曹雪芹本人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曲折的人生经历及其家族兴衰的历程。同样地,要研品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若干重大改革和演变等经典事件,除了解其发生的深刻背景外,还应细致地比较相关准则一次次重要修改导致的规则变化乃至措辞变化,更应研品这些风云变幻事件之后的经典人物。如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的成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的主席等。其次,经典人物是经典著作记录的对象,是经典事件的参与者或主角。在某些情况下,经典著作中的记录主要体现了别人对经典人物的评价。比如曹操,《后汉书 许劭传》评其“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孙盛《异同杂语》评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三国志 武帝纪》谓之“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因此,科学评价曹操,不能仅仅研品经典著作或经典事件本身,还要研品这个人,研品写这个人的作者,研品作者所处的时代及所持的立场与角度,更要联系研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及当下的价值观。再次,经典著作和经典事件可能只是某个人或某群人于某一时点或时段思想、情感、行为的反映,而人性是复杂多变的,所以要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经典人物,仅仅研读著作和事件也是不够的。此外,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经典人物或者“事迹”不突出,或者未及“编入”经典著作中。如果只盯着经典著作,难免会“营养不足”,错失向许多虽平凡却是“能人”学习的机会,不利于我们证悟提升。 (二)研品经典人物,可弥补不能“从夫子游”的缺憾。 《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喜从游”即“从夫子游”。它所描绘的场景和师生关系,着实是令人向往。通常而言,“读书”不如“受业”,“受业”不如“从游”。后者讲求耳濡目染,且以修养而不是学识为主。用后世教育史家的说法,“从夫子游”是孔子在用自己的言行对三千弟子进行的“完全人格教育”。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指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从夫子游”的独特魅力,主要在于精神熏陶,而非拘泥于知识的传授。它可以堪称成人教育、高端教育的精髓。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从夫子游”的机缘。 我们对经典人物往往只是心向往之,无缘从其游。而一种叫“临摹”的方式可以较好地弥补不能“从夫子游”的缺憾。大家知道,学习书法和绘画有一种“临摹”的技法。它是指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研品经典人物,实质上就是一种“临摹”,尤其意在反复“临摹”之后,达到“超出其中、超然其上”的效果。不难理解,“临摹”对我们有言传身教的直接教育作用。正如家长之于子女,导师之于学生,领导之于下属,经典人物的示范作用可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最近,其他部委的一位同志告诉我:他每次陪中央领导出差,都可以学到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不久前,这位同志又陪中央领导到浙江出差。在听了省里同志的汇报后,领导脱稿说:我这次回京后将参加十七届五中全会,研究讨论“十二五”规划建议;浙江在未来五年要进一步走在全国前列,该怎么办呢?根据我在地方工作的经验、你们刚才的汇报、中央有关精神以及我到中央工作后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提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机制优势,二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精神优势,三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资本优势,四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才优势。明了而深刻的四点建议,鞭辟入里,振聋发聩,说出了大家想说而说不出、说不好、说不精的话,赢得了阵阵掌声和长时间的热议。感悟中央领导同志的这种高瞻远瞩和洞察力以及精准表达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对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带领好自己的团队无疑大有裨益!同学们,我们每个人身边不远处都常常有一种真理或奥妙,总是进而不能相合、退而不能相忘,为什么呢?就在于我们的功力不够。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这个“谁”,既可能是你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个体、群体,也可能是你心中光芒四射的经典人物。如果你仔细品味一下,你应当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和能者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智者在一起,你不甘落后;与明者同行,你将不同凡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经典人物为伍,你有望登上巅峰。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领导身边的秘书,如果谦虚肯学、严格自律,往往会比别人成长快些。因为他能经常受到领导言行的熏陶,学到协调的能力,悟到合理决策的智慧,练就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同时,他的锻炼机会比别人多,学习条件比别人好。 很多人羡慕与领导同行,但伴领导同行,其实是“恩赐与陷阱”并存。凡是事先对工作做好充足准备,积极思考、认真领悟,能够及时配合领导工作的人,都会收获很大,进步很快;凡是一门心思只想迎合领导喜好,不在工作上下功夫的人,个人能力无法提高,最终只会被领导弃用。所以说,同学们要珍惜与领导同行的机会,多在工作准备上花精力,将每一次同行看作是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以此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修养水平。 学习经典人物,学的是升华于经典著作、经典事件之上的经典人物的智慧,这才是精髓。 (三)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增加自己的“无形资产”。 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人生际遇中的表现可能会完全不同;一个人即使在同一时期应对同类事件时,可能对某一些表现出积极的一面,对另外一些则流露出“消极”的一面;不同的人在相同的处境里处理同类问题的方式也可能完全不同。这既体现出不同个体悟性之差异,也表明同一个体思想和情感等因素具有不稳定性。比如,海瑞之清廉值得学习,其处事之偏狭却不宜仿效;武则天之专权需要抛弃,而其任贤臣、促经济值得研究。 又如,我们周围的人也是各有特色。 有的人虽然平时省吃俭用,给人“抠门”的感觉,但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却能慷慨相助;有的人虽然平时不声不响,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能直言高呼。相反,有的人是说话的巨人,却又是行动的矮子;有的人平时表现积极,关键时刻却畏首畏尾。通过研品经典人物的一生一世,通过研品其是因一时一事还是多面才能成为“经典”,通过研品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成功又有失败、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坚定也有彷徨的“完整”的个体,既可以参悟人性,更可以为不虚度人生充实宝贵的资源。用会计的术语来讲,这何尝不是人生难以计价的无形(精神)资产呢!随着人生精神资产的增加,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人、更好更全面地认识社会、辩证地了解一个人物的主流和非主流、多面性和复杂性,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包容的人、善将人的人。在研品经典著作、经典事件之后再深入研品经典人物,是以一种辩证探析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式在研品,其作用在于将事件、著作背后的人的智慧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真正的学习目标,培育我们所亟需的真知灼见。俗话说,“假传千卷书,真传一句话”,意思是说,学习经典人物,学的是升华于经典著作、经典事件之上的经典人物的智慧,这才是精髓。 比如,通过对我国会计界泰斗级人物的研品,我们能从潘序伦先生那里解读诚信,从顾准先生那里感受思想,从杨纪琬先生那里体味制度,从娄尔行先生那里管窥西学,从杨时展先生那里领略风骨,从刘炳炎先生那里感悟严谨,从阎达五先生那里辨析管理,从葛家澍先生那里把脉前瞻,从郭道扬先生那里了解治史……在此基础上,我们就能深刻理解他们何以成就如此繁多的经典著作与经典事件、何以将“自己炼成经典”。讲到这里,我想起了国外一位“同行”——美国前财政部部长亨利繁6?/font> 大家知道,亨利 保尔森是中国人的“老相识”了,最近他以自己的坦诚和勇气出版了回忆录《峭壁边缘》。书中记下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那一个个难忘的日日夜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时刻,他甚至想干脆不用安眠药;在与议员商讨救市计划时,他几次躲在柱子后面干呕;为了挽救整个金融体系,他甚至向议长佩洛西下跪……研品保尔森,可以得到许多启示:一是甘愿为国奉献。当朋友劝他不要放弃高盛公司首脑这个职位时,他说“我骨子里面仍有一种情结,觉得欠我的祖国很多很多,当总统求助于我时却对他说不,我心不安”。也正由于这一点,他勇敢地战胜了对“失败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终于赴任布什最后两年半任期的财政部部长。二是终始对市场保持高度警惕。虽然他也坦承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犯下的错误:当雷曼处于生死关头时他竟然忽视了英国人的警告,低估了公众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市的愤怒程度,推出的一系列救市计划也常常不是出于详尽的分析,只是出于直觉判断……但是,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他对市场的感觉和判断还是良好的,甚至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我们无法预计危机什么时候到来,但必须做好准备”,“要应对森林大火,重要的不是知道起火的原因,而是做好防火和灭火的准备”。三是注重建立高层有效团队。当成为财政部部长后,他首先致力于组建自己的高层团队。后来的结果表明,这个团队对其履行好职责、有效应对危机非常有帮助。四是为履行好总统赋予的职责,注重搞好与国务卿、其他部长以及下属职员的关系,广泛赢得信任。他习惯于别人叫他“汉克”而不是“部长先生”,深信面对面地与下属直接交流更有助于避免出差错、更能提高大家士气;为了让人们恢复对美国财政部的信心,他注重与总统建立紧密的关系,与美联储主席定期会面,同时注意不“越位”,不去侵犯其他内阁部长的权力。当有人善意地提醒他可能“侵犯”了康多利扎防邓沟摹傲斓亍笔保运餮裕骸爸挥幸桓龉袂洌蔷褪悄恪N抑幌肱浜夏悖肽愫献鳎镏闶迪帜阆胧迪值哪勘辍薄N迨嵌酝庾プ≈饕埽斡胫忻谰谜铰远曰啊K鞫蜃芡程岢觯怪忻谰谜铰远曰澳芄怀晒Γ捅匦肴昧礁龉业闹饕霾哒卟斡肫渲校⑵窘杵湓谥泄嗄甑姆岣痪榇俪啥曰叭〉檬敌АA怯龅郊值奈侍馐保⒁馇闾鹑说摹昂玫阕印保煌碧乇鹱⒁庥朊拦⒎ㄕ哂行Ш献鳌F呤窃谟搿胺坷馈薄ⅰ胺康孛馈钡榷允纸胁┺氖保⒅匮罢颐擞选⒒狻暗腥恕钡谋だ荩⒅匮扒罅煨涞淖钪罩С郑薰趾醪际沧芡郴崴怠昂嚎耍攀秩ジ砂伞薄6鹊慕鹑谑澜缭τ谇捅诒咴担笄康乃⒚挥腥媒鹑诘酃谷肷钤ā?/font> 或许,通过研品保尔森,我们可以冷静回顾金融世界的荣辱沉浮,感知全球经济的冷暖交替,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风云变幻,从而更好地反观和思考中国经济的现在与未来。 向经典人物学习,能节省我们人生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符合“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价值创造原则。 (四)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降低自己的“人生成本”。 “事非经过不知难”。经典人物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人物,也是经过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克服了不尽的抑郁长愁之后而达到的一种境界。 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些大都是圣贤历经困境发奋之后的作为。这些千年不衰的经典,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人生智慧和生存经验。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借鉴是非常重要的。善于向他人学习可以少走弯路、加速进步。大家仔细想想,那些善于借鉴他人经验、不断修正自己的人,往往进步较快;那些凡事固步自封、固执己见的人,往往多败少胜,乃至付出沉重的代价。借用会计术语说,向经典人物学习,能节省我们人生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符合“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收益”的价值创造原则。如果不善于向经典人物学习,事事都要经过自己的失败才认识到、才去总结,那代价就高多了,甚至高到想要成功也没有时间和机会了。向经典人物学习就相当于别人交学费你来学习,甚至是你直接应用别人的学习成果,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女儿告诉我:她成长过程中那些年龄大过她八岁、十岁左右的我的几个硕士研究生对她影响最大。之所以如此,是他(她)们的学识和才能让她知道了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从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而他(她)们刚刚使用过甚至还带着“热度”的成长经验,又是她最需要和可以直接应用的,使她避开了前进道路上不少的障碍,少走了一些弯路,从而让她更加自信,更加快速地追赶。 财政部里的一些青年人告诉我:对他(她)们帮助最大的,是遇上一位好处长。好处长对刚入门的年轻人而言,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父母”。处长如果是带人而不是骂人,间或哪怕是骂人的同时仍带人,他(她)们就能从处长的引领中得到很多启发,就能从愉快或痛苦中学到很多东西,就能大大缩小成长的成本。 一位朋友告诉我:促进他不断进步的人是他的对手。他参加工作以后,两个人同时担任副处、正处、副司,一直是默默地比着干。处在这种氛围中,他选择了学对方之长、避己方之短、敛自身之性。 一位老教授告诉我:他之所以身体健康而且成果不断,得益于他的学生。学生的生机和活力感染着他、影响着他,反而从一定意义上成了他的“老师”!上述事例有力地说明,从高于自己的人身上汲取人生精华,对于降低人生成本,意义何其大!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不少经典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认真研品他们,也可以“增加收益、降低成本”。比如,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陈海涛在不断的“试错”中总结出的“成功密码”,就很有参考价值!他要求自己必须铭记“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的警语;他要求自己必须坚持“讲道理时先问自己是否明白,提要求时先问自己是否做到,批评人时先问自己有何责任”;他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不断学习、眼界要高、工作要实、思路要新”。对原则的始终坚持、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对职守的竭尽忠诚,让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2009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破解”他的“经典密码”,就能让我们在工作中尽量减少“试错”或缩短漫长的“试错”过程,降低失误导致的成本,赢得相对多的成功机会,争取更快成长。 (五)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培育“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 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凡见贤思齐者,必善于见人之长,汲取营养、陶冶情操,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之人;一个见贤思齐蔚然成风的社会,必定安乐祥和,和谐发展。正所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倡导研品经典人物,尤其是研品我们身边的能者和智者及明者,不仅可以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还可以养成向身边高于我的人学习的习惯,甚至推动本单位乃至更大范围内掀起学习的热潮。 而这正是培育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题中之义!拥有一颗乐于学习他人的心,发现普通人中蕴藏着的无尽的“宝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良好氛围和理念必定蔚然成风。 (六)研品经典人物,有助于催生经典的种子。 经典人物是我们生命中的“灯塔”,旅程中的“航标”。“走近”他们,“琢磨”他们,可以静谧我们时常浮躁、焦虑的心灵,给灵魂找到安慰,让精神回归家园;可以为我们解除困惑,给我们点燃工作激情,激励我们追求卓越,使人生从平庸走向不凡。名师出高徒,高徒学名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和“最博学的人”。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拜柏拉图为师,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跟随柏拉图学习直至其去世。亚里士多德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非常出色,生活节俭,尊敬师长,关爱学友,被柏拉图称为“学园之灵”。就是这样相互欣赏的一对师徒,都成了为后人所熟知的经典人物。对于恩师的教诲亚里士多德非常感恩,柏拉图去世后他写道:“正是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在这样的学园中,互相促进、见贤思齐的氛围,能够催生经典的种子。我们的领军班,也要营造这样的氛围,培育出更多的经典人物,造福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学们,大家作为会计领军人才,既然选择了会计事业,便是选择了一份责任与理想。当今时代,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变革不断、竞争激烈,信息爆炸、节奏飞快,世界多元、充满诱惑,只有我们内心保持一片净土,守住一份执著与淡定,才能做到克己奉公,一心向上。只有我们每日三省吾身,才能不断净化自己的思想,升华自己的灵魂,为会计事业的发展担责尽力,在新的跨越中留下奉献的足迹。 (来源:中国会计报2011年4月1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30 13:54:04编辑过]
|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