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021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主题:[灌水][公告]IPO财务核查风暴启示录 |
---|
![]() jiujiucpa |
小大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 ||
![]() ![]() ![]() ![]() 等级:超级版主 贴子:1304 积分:11887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4/12 0:00:19 |
[灌水][公告]IPO财务核查风暴启示录 ![]()
39比29,这就是首发募股(IPO)核查令发布一个月后,主动从排队候审中撤退的企业数与IPO新申报企业数之比。其中创业板撤退15家、中小板撤退16家、沪市主板撤退8家。显然,撤退企业数超过新近申报企业数不少,整个1月份仅有29家新申报企业也创下了历年同期的最低记录。同时,根据证监会的公开信息,截至2013年2月21日,共有20家IPO在审企业被终止审查,其中主板和中小板占12家,创业板占8家。 这些变化都源自证监会的一纸IPO核查令。2013年1月8日证监会召开专项财务核查会议,要求各保荐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3月31日前做好IPO项目财务状况的自查工作,包括所有首发在审企业和3月31日前递交申报材料的企业,此后将由证监会审核部门对每家在审企业自查报告进行全面复核,最后由证监会组成专项核查小组,对相关企业进行抽签式现场检查。 投行人士分析称,3月31日之前预计还会有一批企业知难而退,目前很多业绩一般或轻微下滑的企业其实还在观望,一方面是因为上市筹备如此耗时耗力不甘心就此退出;二是因为股东方不同意,尤其是不少有私募股权(PE)进入的企业,如果上不了市,可能还涉及对PE机构的赔付问题。 不过,上述投行人士也表示,规劝这些企业需要一个过程,“但在3月底前,大部分公司应该会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毕竟以券商为代表的中介机构都不愿意顶着巨大的风险,强行帮这些企业上市。” 经过管理层集中的IPO 财报检查,部分公司被终止审查,也有公司主动提出撤离,暂时缓解了新股发行当中的扩容压力。我认为,管理层加强IPO财报检查的目的和初衷是为了提升公司上市质量,树立上市公司业绩典范和标杆。因此财务核查应当只是手段,后面需要各方面的持续跟进才能达到净化新股发行市场,提升A股的投资者回报。 第一,对于已经通过财报检查的公司,不等于万事大吉。应当从长计议加强业绩管理,不断增强管理质量和效率,多在主业上下工夫。因为主业的竞争力,才是IPO公司真正的长期持续竞争力,才能够创造有效的现金流,给公司未来利润增长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通过检查IPO公司的主业业绩结构组成,从而把握自身发展弱点,培育更强的竞争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由于经济环境不断变化,IPO 公司的业绩报表也会出现相应变化,尤其是出现业绩波动情况。但作为IPO公司而言,应当形成及时的业绩汇报制度,尤其是要对于经营业绩波动情况,作出及时的梳理和说明。特别是出现重大业绩波动或者异常业绩波动时,应当进行专门审计,且提交专题报告。 第三,投资者持续回报能力及回报机制建设要加快完善和推进。可以说,IPO上市进程加快,对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机制更应当提前制定和完成,而不能落后。不能再出现长期不进行现金分红,从此次IPO的发行启动开始,就应当引进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制度,并保持相应的连续性。 第四,对于大量排队的IPO企业,“堵”是不行的,必须要“疏”导,证监会应当发挥积极作用,提供分流渠道,比如出台鼓励政策,方便民营企业转向H股上市或暂时登录新三板作为过渡,为急需融资和股份流转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途径。 我认为,IPO财报检查总结比财报检查本身更重要。通过对于IPO财报检查的分析而形成稳定增长的业绩路线,扭转IPO公司上市后业绩“一年赚、二年平、三年亏”的不良发展现状,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相对稳定的业绩预期回报,提升IPO上市质量,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99点评】所谓暂停自查复核,只是给IPO粉饰造假一个自我赎罪的台阶下,严格来说,大家心知肚明,这个投机包装抢钱骗钱的病态市场,光靠几个发审委员最后审定,这个IPO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投资银行(券商)、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或者股东,各取所需,一起在增值套现的快速致富效应下,膨胀着私欲!所谓要自觉自律就要阳光IPO,有些行为靠市场无法解决,那就要道德底线、法律制裁,需要更多的公益组织,行业协会来介入,99部落希望有保险机构介入诚信保险,希望“浑水”来打假做空,让唱多的包装上市还一个真实发展的公司面貌!期待干净有序尊重投资的市场。 |
||
支持(1)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