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部落论坛经验宝典学术争鸣 → [分享][转帖]中国五矿内审当保健良医


  共有1072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分享][转帖]中国五矿内审当保健良医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jiujiucpa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贴子:1304 积分:11887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4/12 0:00:19
[分享][转帖]中国五矿内审当保健良医  发贴心情 Post By:2011/4/25 22:56:42

      内审工作因其特殊性以及企业领导重视程度各有差异并不被多数业内人士看好,在很多企业开展起来并不顺利,更不用说真正发挥企业“保健良医”的作用了。但是,中国五矿集团在内审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目前,不少分、子公司都表示,希望“被体检”。

内审检查要“插到底”

“以前,内审工作以财务审计为主,多是干一些核实财务数据的活。”中国五矿集团审计部副总经理赵晓红在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管理需要来说,“挖得不深”让内审人员总有些“不得劲儿”。

2007年,中国五矿集团发布了《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办法》及相应内部控制审计指引。随后,中国五矿的内审工作有了跨越性的发展。2008年,内部审计理念也发生了转变,即“从财务审计为主转变为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并重,从监督为主转变为监督和服务并重。”“财务审计仅仅能发现问题的表象,至于问题是如何形成的,或者是否存在发生问题的隐患,通过财务审计是无法发现的。”赵晓红说,开始就只是重点抽查几个业务,后来明白要把业务搞得特别透才行,慢慢开始尝试对公司的业务和管理审计要“插到底”,尽管这比以前要费多倍的时间。

至于怎样才算“透”,中国五矿内审部的标准是不能仅仅抽查会计凭证,内部控制审计是对公司的全面检查,要从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资金管理与控制,合同的授权、审批、签署与执行,产供销循环控制,物流管理与控制等方面检查被审企业的管控情况。内审部门常常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公司所有的业务类型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和检查各类业务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以及主要业务的开展情况等。

内审的优势就是能够深入公司开展,“获得的内审报告非常详细”。

比如,中国五矿的内审队伍在对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时,通常是根据生产管理过程展开,他们来到业务现场,对生产原料的领用、计量、记录、统计计算、制造费用的分摊方式、多余材料的退库等细节都要进行了解和检查。如果检查的是建筑企业,内审人员就要沿着项目审批、规划、初步设计、预算、招投标、设计变更、付款、工程结算等全过程进行抽查。显然,这种深度是外部审计主要看财务报表收入确认的做法所无法比拟的。

这种“关口前移”的内审检查无疑是一种从业务到财务、从财务到制度的全方位根源上的检查。

“即使没有查出问题,也不意味着以后不出问题。只有按照审计小组提出的整改建议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防止问题的出现。”“在这样的深度检查后,内审部门最后都要从内部控制建立和健全方面为被审企业提出整改建议,这往往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今后没有问题。”赵晓红表示,出于自主管理的需要,企业都欢迎他们定期来检查,集团内审部门也逐步提升服务职能,在审计落实过程中,给被审企业以指导和帮助,将审计成果转化为被审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成果。

联合审计事半功倍

这种“插到底”的内审检查促动力较强,让下属企业形成了较强的风险意识。经过几年的实践,中国五矿内审部成了“不是最辛苦的部门,也是最辛苦的部门之一;不是最了解下属企业的部门,也是最了解下属企业的部门之一”。

这时,无论是内审部门内部的需要,还是外力的推动,开展联合大检查只是顺势而为。而开展联合审计,也成为中国五矿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之一。

“我们希望能够引进造价工程师等外部专业化人才加入到内审队伍中,而且希望通过联合审计,解决审计部力量不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集团投资部、财务部、企划部、风险管理部等相关管理部门都有对下属企业进行深入了解的需要,他们也希望借助内部审计的程序和专业方法参与对下属企业的检查。”赵晓红说。

于是,根据每次检查的项目特点,中国五矿集团的内审部与外部专家和集团内其他职能部门一起对下属企业开展联合审计。

赵晓红说,借助投资部、企划部及被审企业上级单位等相关人员更加了解相关领域的优势,检查小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联合单位也可以共享审计成果,同时这也减轻了被审企业的负担。

内审既是内控环节,同时又对内控进行审计监督。

通过检查,内审部门最后发现,最大的回报不是合规本身,而是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梳理加强了企业管控力度,推进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并提高了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管理信心。

带着多部门联合组成的检查小组,每次到下属公司就是10天到20天,现在,赵晓红可以立即说出哪些公司、哪类业务风险较大,“因为我们对企业太了解了。”

    -------转自《会计视野》网站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分享][转帖]中国五矿内审当保健良医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