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129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主题:[分享][转帖]杨有红:深化全面预算,提升财务执行力 |
---|
![]() 99bossli |
小大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
![]() ![]() ![]() ![]() 等级:蜘蛛侠 贴子:1162 积分:107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12 22:10:43 |
[分享][转帖]杨有红:深化全面预算,提升财务执行力 ![]()
2011年12月25日,第八届中国企业经营与财务战略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面对欧债危机和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数百名CEO、CFO、各大企业财务负责人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会计专家聚集一堂,研讨企业和财务的应对之策。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院长杨有红在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表示单纯把预算作为一种手段,企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第一,什么是全面预算。国资委下达命令的时候要求做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意味着企业不仅把预算落实,同时与贯穿于企业各个层面。全面预算指什么呢?是指企业要有与战略相匹配的计划,以便有效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面预算是执行战略的重要手段。它是对与战略匹配的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第二点财务全面预算当中,分配的不仅仅是财务资源,也要进行非财务资源分配,同时进行考核利用。 财务中的利润是以现金流为基础的利润,有几位总会计师多次提到预算和现金为王。全面预算不仅追求利润,而且追求以现金流为支撑的利润。第一是现金流的基础,如果只有利润没有现金流,那只是纸上富裕。第二,全面预算是不是面面俱到?不是的,全面预算编制是要以核心业务做支撑。要知道企业当中哪些是核心业务,盈利模式决定着哪些是重点。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不需要花很大力气预测这个数字,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 企业预算管理是一个全面的过程,不仅是实施战略手段,而且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措施,如何做到提高执行力?要把预算镶嵌到企业管理当中,首先要有明确战略,根据战略执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督控制,为下一个战略周期提供依据,企业管理过程是从企业诊断分析基础上制定战略,战略包括两个,一个是战略目标,第二是战略路径,战略目标指名奋斗方向,战略路径指明如何能够完成目标。编制全面预算的时候,要转化为企业的业绩目标,我们的战略目标是进入世界一百强,业绩目标是什么呢?要知道世界一百强收入总额是多少、利润总额是多少,员工数额是多少,净资产收益率是多少。 所以,我们要把战略目标变成业绩指标,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可行的战略导向。我们制定战略路径,就是实施战略目标完成业绩指标的路途。有的企业是低成本战略,有的企业是品牌战略,有的企业是市场份额领先战略。不同战略决定了资源的不同分配,第二步要制定战略路径。 我们能不能根据战略路径直接编制预算呢?这里必须要把战略路径转化为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各种手段。编制预算当中要将业绩指标变成企业最高执行指标,执行过程中要把营销计划、季度计划、生产计划密切配合。 比如,我们首先确定营销计划是什么,如果没有营销计划,就很难编制出销售预算,一般编销售预算不要以为在去年的指标上加加减减,如果这么编制预算,预算无法满足企业战略需要,要以营销计划为依托,不是说简单预测去年卖多少、今年卖多少,而是根据明年市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拓展战略来扩大市场份额,我们要评估过去营销当中应该如何借鉴,有哪些营销手段、潜力可以挖掘的。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充分为销售预算提供可以支撑的依据。其次就是技术计划,营销首先按照客户要求、服务对象的层次,以及服务对象的心理和需要,进行研发以满足他的需求。另外还要编制生产计划。 只有在目标、战略、计划的基础上才能编制年度预算和中长期预算。在预算实施的过程中,要抓好三个,第一预算实施,按照业绩指标组织会计核算系统,提供执行情况的信息。尽管现在有核算系统,但是这套系统主要为了满足对外报表的需要;第二要实施预算编制,通过核算不断缩短差异,分析差异原因,提供控制具体措施;第三是预算调整,我们的预算是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如果不变滚动预算每年八九月份要进行预算调整,所以预算实施过程中要抓好的第三个问题是调整。 做好这三件事要定期进行预算评价,评价是不是完成了预算,业绩怎么样,制定薪酬计划,其实不是这样的,预算评价不仅是评价各个单位执行情况,而且要评价以财务为核心,对于不断提升财务管理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可能预算是科学的,战略是正确的,执行问题中出现了问题,还有一种情况,预算系统编制本身存在着问题,比如预算与战略目标相脱节,第二预算指标相互矛盾,这个部门为了完成要这么干,另外一个要那么干,这两个相互矛盾。这样,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问题,预算评价要从两个方面评价,评价你干得怎么样,最后还要评价我编得怎么样,最后还要与薪酬挂钩。 下一个问题把预算贯穿于整个过程,应该做什么改进呢?在目前的基础上,这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第一预算指标要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我讲的这个意味着什么呢?日常工作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预算与战略脱节,这个问题在企业当中比较严重,战略是董事会定的,预算是财务人员编的,财务人员不知道董事会讲什么,也搞不清楚董事会的战略,都是在去年情况下加加减减的。所以,这个时候有的企业主营业务发生了变化,编预算还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加加减减,这是不可能的。 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战略定位加实施方式,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像一个人生对话,你这一辈子是干什么,以什么方式去做。一个成功的人士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一个企业、一个人没有远大理想目标的人是很少的,但是能够不折不扣实施的也是极少的。对于企业也是一样,实施手段方式一定要跟战略高度匹配。企业高层当中做这个决策很难讲是财务决策还是经营决策。高层决策是将财务决策融为一体。有一家企业我们要投资,投资需要60亿,现在是需要发行股票还是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呢?投资60亿是做60亿的项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盈利空间,要做这个项目,是财务决策还是经营决策?高层决策是融为一体的。 项目肯定要做,那么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测算问题,发股票资金成本很高,但是很多企业偏向于发股票。所以我讲过去负债率35%,如果支撑60亿资金,每发一亿债,资产负债率提高1%,如果企业能够承受75%的资产负债率,可以发行40亿债20亿股票投资。但是,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我们测算的回报是多少,百分之百债务投资,财务预测是有风险的。我们定了,多少钱发股票、多少钱发债券,发股票是怎么发呢?我们采取定向募集方式,因为发给合作伙伴,使合作方更好地跟我们合作。这个过程很难讲是财务决策,这就是经营决策。 另外执行层是怎么样的呢?财务手段和经营手段要密切配合,要按照预算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财务预算通知非财务预算,建立了资金管控体系,但是预算模式必须以企业盈利模式一致,与企业生产经营高度配合。是不是把这两个问题做好就够了呢?还不够,作为一个优秀企业必须有一个愿景,愿景和目标是有区别的,实现目标了知道能达到什么情况,愿景告诉我们是一个对目标的感性认识。实现共产主义了,这是目标,愿景是什么呢?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要有一个愿景,其次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做依托。财务执行力等等这些是一些技术性的东西,而其实是管理技术、管理文化融为一体的管理系统,没有文化作为依托的管理不可能取得可持续成功。还有环境因素,我们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要对环境充分评估,如果与环境背道而驰,企业会有很大的阻力。 下一个问题,价值驱动因素的决定,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我们是做全面预算,不仅涉及到财务指标,而且涉及到非财务指标。作为公司董事长,国资委把你叫去说你明年利润80亿,净资产收益率18%,EVA比例19%。但是到了企业以后,传达国资委决议的时候,要把国资委对你的要求变成预算体系考核员工的时候,越基层越以非财务指标为主,比如到了车间视察工作,你跟开机器的小李说,你要告诉他你的任务是什么,产量提高10%,人工成本下降8%,次品率下降到什么情况,财务指标落实到非财务指标,形成紧密结合,才能使预算成为既顶天又立地的东西。 下一个问题讲预算评价与激励适当分离的问题。对一个人来讲不仅需要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也是很重要的。《福布斯》杂志发表一篇文章,讲了调查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企业并不是薪酬高的企业,而是企业员工之间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大家觉得在这里干活愉快,是这样的企业。第二个企业是给员工培训机会很多的企业,预算与企业业绩百分之百挂钩,那么百分之百要出问题。因为预算指标是不是百分之百对的?很难说。当他完不成指标的时候可能会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当他觉得业绩好的时候,有可能采取隐瞒的情况。为什么预收账款和存货多?可能隐瞒利润,这样情况调查,可能和指标挂钩得很紧密。与业绩评价适当挂钩,与精神鼓励以及规划相一致。 最后一个问题,预算与企业文化结合。作为员工来讲,一个员工为企业付出多少有两种,一种是理性投入,一种是感性投入。年轻人干活很有朝气,我去年给一个公司做咨询,公司是比较大的国有企业,有一位60岁的人,餐厅分两个餐厅,他是一般员工,不能到高管员工餐厅吃饭,他非要闹,就要到高管餐厅吃饭,但是保安说不行。后来别人说,他过三个月退休了,要发泄一下,年轻人绝对不会闹,这是理性看待自己。另外是情感投入,确实喜爱我的工作,把工作作为事业去做,也喜欢领导,也和同事相处愉快,这时候不会计较得失。单纯把预算作为一个手段,企业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时间关系,就讲这些,谢谢! |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