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部落论坛学术争鸣 → 回复帖子

  回复帖子
用户名:   *您没有注册?
密码:   *忘记论坛密码?    标题采用“回复:XXX....”
主题标题:  *不得超过 200 个汉字
当前心情
上一页 发帖表情 下一页
内容
高级设置: 签名: 回帖通知: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1:08:09)
--  作者:jiujiucpa
--  

康美药业业绩是否有假


夏草


(2009.05.13)



康美药业(600518)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以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产为主导,集药品生产、研发及药品、医疗器械营销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医药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3月康美药业A股上市,公司现有总股本76,440万股,总资产42亿元,净资产29亿多元。2008年康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7亿多元,实现税利3亿多元。

康美药业过去的三年创下中国A股一个再融资频率记录,就是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次再融资,2006年公开增发6000万股,净募4.85亿元现金;2007年公开增发7100万股,净募10.23亿元;2008年再次发行可转债9亿元,净募8.87亿元.康美药业三次净募23.95亿元现金主要投入中药饮片及中药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三次再融资主承销商都是广发证券。

与此同时,康美药业近年来收入及净利也在高速增长,公司收入结构从上市时以西药为主变成以中药为主.目前公司是公认的中国中药饮片龙头企业,这是该公司近几年来业绩概况:

亿元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08VS03


收入


17.27


12.94


8.35


5.53


5.53


4.64


372.20%


净利


2.94


1.46


0.99


0.72


0.71


0.51


576.47%


销售净利率


17.02%


11.28%


11.86%


13.02%


12.84%


10.99%


 



2008年康美药业西药收入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但中药饮片及外购中药材收入大幅增长.笔者查询了该公司销售模式,康美药业销售模式包括直销(医院)、批发(医药公司)、配送(药店),三次再融资说明书都一再强调三种销售模式中以直销为主,赊销一般给三个月信用期,但笔者发现康美药业收入在大幅增长,可应收账款没有与之一样大幅增长:

亿元


08.12.31


07.12.31


06.12.31


05.12.31


04.12.31


03.12.31


08VS03


应收账款


1.64


1.06


0.92


0.8


0.8


0.72


227.78%


应付账款


0.86


0.63


0.47


0.47


0.42


0.38


226.32%




之所以关注到康美药业应收账款余额,因为该公司主要客户是医院,而医商之间医院绝对是强势,拖欠货款是正常的,按理,随着康美药业收入大幅增长,应收账款应该也会出现较大余额。可是2008年康美药业含税销售额20亿元,可应收账款只有1.64亿元,这个余额有点偏低;2007年含税销售额15亿元,应收账款余额只有1.06亿元,这个更是偏低.据2008年报披露,销售前五名客户中有四家是医院,合计含税销售额2.4亿元,按三个月账期,就是这四家欠款就达0.6亿元,这还不考虑很多有争议或回扣形成的应收账款余额.这里仅广东省中医院一家就销售商品0.78亿元,笔者不清楚广东省中医院一年收入有多少,竟然单一供应商的药品采购就达上亿元。

康美药业应付账款也比较反常,余额比偏低.康美药业近年来中药材贸易收入猛增,2008年外购中药材收入高达5.22亿元,2008年该公司采购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也高达17亿元,可为什么只有这么一点应付账款?

康美药业还有一些异常之处,如2004年、2005年收入、净利、应收账款高度趋同,过去笔者通过上下年度业绩高度趋同反常现象挖了好几家上市公司造假,如北生药业、东盛科技等,巧合的是他们也都是药业公司。实际上根据笔者“延长分析视窗,迅速发现异常”理论,该公司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连续多年波动很小,但主业收入增长迅猛,这是一个强烈的财务异常征兆。



[ 本帖最后由 飞草 于 2009-7-20 16:46 编辑 ]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1:06:06)
--  作者:jiujiucpa
--  
三、应付账款畸低
718日,笔者发现《华夏时报》记者夏华旺发表的《回应业绩造假质疑康美药业董事会舌战夏草》已被各大财经网站转载,笔者第一反应就是“无聊”,又是炒作:这位记者只是将笔者的质疑问题采访了康美药业董秘办,事后又没有征求笔者的看法,笔者与康美药业董事会从无联系过,何来的“舌战”?但笔者看完这篇报道后,发现夏记者会计专业功底很好,康美药业对质疑的回应不是很有底气。

对康美药业的质疑源自200812月底笔者在招商证券股票交易部深圳举行的一次培训,课间有位女研究员向笔者反应康美药业造假,很多数据对不上。可惜当时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回来之后,笔者一直想挖掘康美药业的财务问题,但多次都无功而还:没有发现康美药业的财务异常。后来,才勉强从应付账款入手勉强写了一篇质疑文章,但由于质疑力度不够,笔者将此文贴在CPA之声时,特别声明该文结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为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象康美药业这种绩优股要从公开信息发现财务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不知道那位女研究员又是从何入手发现康美药业很多数据对不上。

此文在CPA之声发表之后,网友普遍评论不高,一位网友称笔者不了解医院的采购和预算制度,言下之意是医院采购药品就是现款现货,故康美药业应收账款很少。但夏记者这篇报道称康美药业辩解其应收账款少是“公司实行比较严格的信用政策,采用比较短的信用期间,赊销款基本上在三个月内能予以回笼”,夏记者还以同仁堂(600085)为例说明中药行业应收账款少也是正常,可是同仁堂实行款到发货制度。笔者后来从同仁堂2008年报发现,同仁堂2008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只有2.59亿元,而康美药业2008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是2.95亿元,康美药业竟然靠中药饮片和中药材贸易超过同仁堂,这让笔者吃惊不小:同仁堂2008年实现收入29.39亿元,而康美药业只有17.27亿元.

再对比支付税费,同仁堂2008年支付税费高达3.75亿元,而康美药业2008年支付税费只有1.25亿元,只有同仁堂的三分之一。而康美药业2008年实际是否支付税费1.25亿元也是一个谜,一位网友称:

据了解,2008年度康美所在城市广东揭阳市(其所在普宁市属揭阳市管)纳税最大的民营企业是广东榕泰,纳税额6000多万元(国地合计),揭阳市每年对民营企业纳税贡献是有排名的,而这种排名是包括各企业在所在县市的纳税的。其他的不说了,大家可以去看康美药业年报,可以了解一下其纳税情况(通过现金流量表或其他报表)。



笔者对此进行了核实,广东榕泰(6005892008年报确实支付税费0.6亿元,媒体2009年也报道称“5年来,榕泰公司年年名列揭阳市民营企业纳税大户榜首,缴纳税收近3亿元。”;但媒体也报道康美药业纳税名列普宁市民营企业榜首。因为普宁市是揭宁市的县级市,笔者目前不能确定广东榕泰这个全市状元是否包括普宁市,如果包括,则康美药业2008年实际支付税费低于0.6亿元。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如今上市公司即使造假也会依法纳税,但康美药业2007年、2008年分别支付税费1.12亿元、1.25亿元,但当地媒体对此报道很少,只报道称康美药业2007被评为2007年揭阳市纳税光荣户,可按其缴纳税费,康美药业2007年缴纳税费是广东榕泰的两倍,广东榕泰还好意思在2009年称“公司年年名列揭阳市民营企业纳税大户榜首”。笔者综合以上报道判断,康美药业实际缴纳的税费可能远远低于其年报披露的金额,如果这个判断属实,那未免太可怕了。



康美药业还有很多令人不安的地方,如果它不是一家基金重仓的公司,笔者立即就指控该公司涉嫌现金舞弊:该公司近两年来账面上有十几亿元的现金,但银行借款还在增加,当然也有可能是人为提高资产负债率以为下一次再融资作伏笔。可笔者真得无法理解2008年发行分离式可转债的经济动机,康美药业表面了偿还了部分银行借款,可实际银行借款有增无减。



笔者怀疑康美药业的中药饮片和中药材物流只是圈钱的道具,康美药业是借中药材物流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而且笔者怀疑康美药业账面上的十几个亿现金大量早已被马氏家族挪用,所以会出现一边有十几亿的自由现金,一边不断举债融资。如果这个大胆判断属实,则康美药业中药饮片和中药材物流的真实收益就非常可疑了,该公司可能涉嫌虚构巨额的营业收益。



笔者之所以对康美药业怀疑深入一层,是因为新浪财经已将《华夏时报》这篇报道删除,这篇文章笔者相信不是因为文章有问题而删除,而是康美药业危机公关的结果。



康美药业,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将近几年的税款缴款书公布于天下,并说明为何在有十几亿自由现金的情况下还不断再融资,并请深入说明这几年超速发展一举超过同仁堂的原因



(夏草声明:本文结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1:05:38)
--  作者:jiujiucpa
--  
奥维通信上市后业绩突然“变脸”,公司解释一是价格下降,二是运营商验收入不及时导致,笔者认为价格下降应该是主导因素,可这种情况在07年就存在,但为何对07年报就没有冲击呢?实际上,笔者怀疑导致08年半年报变脸更深层次原因是07年寅吃卯粮提前确认收入,08年上半年业绩才出现大幅度下滑,因为三家无线通信网络覆盖商收入确认政策基本是一致的,都是运营商初验以后确认收入,在初验之前或多或少总有一些预收款,不管是三维通信还是珠海银邮都留有一些“预收账款”。

2007年(万元)
三维通信
珠海银邮
奥维通信
营业收入
26812
23652
19541
利润总额
4682
5073
4013
营业利润率
17.46%
21.45%
20.54%
应收账款(年末)
11229
5605
9900
预收账款(年末)
3575
965
2
存货(年末)
21006
8745
6841


笔者认为判断无线网络覆盖商行业收入确认是不是恰当,最关键看是预收账款,如果预收账款偏高则表明公司可能涉嫌推迟确认收入,但是如果预收账款偏低则表明公司可能提前确认收入;这些公司确认收入前提条件是取得运营商验收合格的证明,珠海银邮事件表明北京银邮甚至有可能伪造这些验收证明,故审计师要非常小心收入确认是否有现金流支持。据笔者了解,中国移动结算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中国联通会慢一点,平均下来中国移动半年左右,中国联通一年左右,如果应收账款超过一年,则即使是财大气粗的运营商客户,也要合理判断是否有虚构收入或资产减值的风险,当然也有地方运营商配合电信设备供应商进行资金运作以达到货款回笼的假象,但在集采下相信这种花招应该容易识别。

奥维通信是3月14日过会的,5月12日成功登陆中小板;而珠海银邮是4月18日过会的,如今以撤回IPO申请而告终,其实两家质地差不多,从实力上看,珠海银邮可能略胜一筹,如今命运的捉弄,过会时间就差35天,一个天上,一个地狱,让人嘘叹不已。

笔者2009年6月对万马电缆的财务质疑突破口也是预收账款:一般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预收账款,有些特殊企业,由电力设备、通信设备、房地产行业,由于收入确认时间比较迟,这会导致该公司账面上有巨额的预收账款,由于这些行业预收账款余额太少,要么涉嫌提前确认收入,要么将预账款与应收款对冲,导致坏账准备少提。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1:05:11)
--  作者:jiujiucpa
--  
可是这两家公司07年都准备上市,面对业绩滑坡的现实,他们只有选择造假或包装手法粉饰IPO申报表,请看珠海银邮的IPO申报表财务数据:

万元
2007
2006
2005
净利
4500
4417
4350
经营净流量
867
3957
3581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19601
19720
17256
预收款项
965
5607
4267
营业收入
23652
17208
13222


银邮“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07年比06年少了119万元,但收入增加了6444万元,公司称主要原因是 “今年北京移动运营商改变结算方式,以前预付一部分,验收后结清。今年运营商改变方式,验收以后才会结清款项。”可据笔者了解,北京移动运营商结算方式并没有改变。事实是集采之前,公司业绩不错,在IPO申报时,人为制造成长性,有意识得跨期调节利润,将以前年度收入推迟到上市前一年确认,并获取较高的IPO定价。

我们再来看一下奥维通信情况:

亿元
2008(上)
2007
2006
2005
2004
合计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0.47
1.45
1.62
1.22
0.73
5.49
收入
0.45
1.95
1.81
1.2
0.69
6.1
净利
0.05
0.35
0.31
0.19
0.1
1
经营性净现金流
-0.15
0.08
0.11
0.11
0.06
0.21
应收账款
1.01
0.99
0.52
0.23
0.2
N/A


奥维通信与珠海银邮一样,“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07年比06年减少了0.17亿元,但收入增长了0.14亿元;但与珠海银邮不同的是,该公司“预收账款”余额一直几乎为零,即从账面上看奥维通信并没有将以前年度的收入放到07年确认,但是与珠海银邮一样,经济性现金流2007年也很不理想,虽然收入增加了0.14亿元,但应收账款增加了0.47亿元,这让人怀疑可能有提前确认收入之嫌,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该公司上市后半年报变脸,该公司08年上半年收入只有0.45亿元,营业利润更是只有0.025亿元。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1:03:48)
--  作者:jiujiucpa
--  

奥维通信与珠海银邮:冰火两重天


夏草


(2008.09)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人突然意识到奶制品掺入三聚氰胺已成该行业潜规则。9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称珠海银邮撤回IPO申请,但与其有相似情节的奥维通信却成功上市。

5月8日,笔者在博客上率先质疑珠海银邮收入确认涉嫌不当,怀疑2007年度可能存大重大财务造假。目前怀疑主要问题出在珠海银邮子公司北京银邮上,北京银邮涉嫌将以前年度收入推迟至2007年度确认,且可能涉嫌伪造单据虚构收入。

5月31日,笔者再在博客上发文质疑三网络覆盖商涉嫌集体造假,只是当时笔者只简单比较了三家网络覆盖商的财务数据,并没有作进一步分析;今天笔者再次浏览了奥维通信招股说明书,发现奥维通信与珠海银邮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无线网络覆盖商主要客户是运营商,奥维通信80%以上收入来自中国移动,珠海银邮甚至更多,而且这两家都是区域性网络覆盖商,研发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如奥维通信最主要客户是辽宁移动,而珠海银邮最主要客户是广东移动,但是2007年中国移动集采政策导致电信设备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部分设备价格已经逼近厂家的成本区,一些研发能力强,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在价格大战中占有优势,而小厂商依靠区域优势已经行不通,导致了他们的“溃败”,这里面就包括奥维通信及珠海银邮。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1:03:13)
--  作者:jiujiucpa
--  
二、预收账款畸低
     笔者2008年指控为电信运营商提供无线网络覆盖设备的珠海银邮造假上市,当时最大突破口就是其预收账款上市前的2007年突然大降,笔者据此怀疑该公司2007年以前年度推迟确认收入或2007年提前确认收入,珠海银邮辩称是北京移动改变结算方式导致预收账款余额大幅下降,可这个理由是假的,北京移动2008年上半年出现零收入,而珠海银邮2008年上半年报出现亏损,这就是珠海银邮在2007年度提前确认收入种下的恶果,珠海银邮最后被迫撤回上市申请。可是笔者耿耿于怀的是性质比其还严重的奥维通信,其提前确认收入的情节比珠海银邮还要严重,但该公司不但成功上市,事后也没有受到追究,这是笔者去年指控奥维通信造假上市的分析: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1:01:46)
--  作者:jiujiucpa
--  

拓维信息涉嫌造假上市


夏草


(2008.07.22)


拓维信息(002261)7月23日将登陆中小板挂牌上市。7月11日下午拓维信息在全景作IPO路演,笔者带着十几个财务疑问参加了该路演,可路演嘉宾竟然对笔者的质疑一个也不回答,且采取屏蔽、删除等方法消极回应笔者疑问,于是笔者一怒之下直接将质疑文章在财经网站发布出来,在此背景下,该公司老板才回答了笔者一个问题,也是最主要一个问题:

夏草: 应收账款表面上很正常,可是根据招股书披露该司2007年末应收账款净值5126万元,可前十名占了4999万元,这是说明拓维除了前十名客户的收入外,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微乎其微?如陕西移动、天津移动、江苏移动、广西移动,因为无线信息增值服务收入账款到少是一个月,且根据其披露的两个数据:该司90以上业务集中在华中, 且该司 56无线增值服务来自省外,这表明来自华中其它两个省份湖北、河南收入巨大,可是根据该司披露与运营商分成比例名单上并没有湖北、河南运营商合作名单。这是否表明该司所谓主要收入来自省外全部都是慌言?

  董事长、总经理李新宇:
  您好!公司所有的财务数据经过了严格的审计,是真实合法有效的。
公司积极探索各项无线增值业务经营经验,依靠电信行业软件开发技术和人才优势,由湖南总部统一负责产品策划、客户服务、收入结算等工作,并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哈尔滨等地成立分公司,由各地分公司根据地域特点、本地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开展广告设计、产品营销、市场推广等活动,实现了增值电信业务“一点接入、全网服务”。报告期内来源于湖南省外市场的无线增值业务收入分别为1,692.98万元、4,083.90万元、8,942.26万元,分别占到当期无线增值业务总收入的34.79%。44.46%、56.11%,省外业务占公司无线增值收入的比重逐年快速上升。同时,公司根据不同时期业务发展和业务接入的需要,在湖南、陕西、天津等省市实现了短信、WAP等业务的落地接入(本网),外省市场的成功开拓,使公司走上一条良性经营道路。谢谢!

  笔者当时还提交了与此相关的三个问题,由于没有留底,好象第一个问题是:应收账款余额中属于无线增值服务欠款有多少?如湖南移动2078万元余额中,有多少是无线增值服务欠款?第二个问题是无线增值服务中,来自陕西移动、天津移动、江苏移动、广西移动收入有多少?第三个问题是2007年2.33亿元中,来自湖北、河南两省的收入有多少?第一个问题直接被屏蔽,第二、三个问题显示出来之后又被删除。
根据其2007年申报稿披露:根据合同规定,公司开展无线增值业务结算一般采用按月结算的方法,当月15 日前电信运营商向公司提供上月开展无线增值业务的结算单,如果本公司核对无误,根据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结算清单向电信运营商开具发票,电信运营商在收到发票后不超过一个月时间内付款,因此,本公司开展无线增值业务结算期一般为其提供完服务后两个月。

笔者查阅了同行的北纬通信 (002148)的IPO招股书及年报,北纬通信分部报告披露就是以分省份及运营商披露,可拓维信息分部报告怀疑故意隐瞒此等事实,但根据分地区披露的数据,至少有6000多万元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来自华中地区的另外两个省湖北及河南,可是这两个省份拓维信息没有一家运营商与其合作。笔者事后再次打电话咨询该公司,该公司对此问题仍拒绝作出回应;记者也就此问题直接上门咨询,拓维信息也是含糊其辞,无法说清收入来源。坊间甚至传言拓维信息虚设人头公司,自我订制消费自家无线增值服务,以此来虚增巨额的收入。

实际上,根据其披露应收账款前十名客户,除了湖南移动及中国移动外,其余怀疑都是软件及系统销售欠款,亦即,拓维信息无线增值服务收入最大来源是湖南移动及中国移动,而中国移动的欠款是92万元,就是按一个月账期,来自中移动的收入也只有1000万元多一点,亦即无线增值服务收入绝大部分来自湖南移动,故笔者当时第一个问题就想知道湖南移动到底无线增值服务欠款有多少,以此倒推其从湖南移动收到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款,因为该公司软件及系统销售收入第一大客户怀疑也是湖南移动,故该公司对湖南移动单一客户有严重的依赖性。公司竟然还在招股书称:公司在单一会计年度客户比较集中,但不同年度的前五大客户是不尽相同的,不存在各年度均依赖单一客户的风险。该公司也没有在招股书披露前五大客户在销售中所占的比例,但一再强调来自省外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是其收入增加主要源泉,可是省外的无线增值服务收入到底来自哪个省份,拓维信息对此又三缄其口,这有必要保密吗?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0:59:57)
--  作者:jiujiucpa
--  
一、应收账款畸低

蓝田股份造假最大破绽是什么?是畸低的应收账款。蓝田股份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公司方面称,由于公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汇票结算货款业务,必须绕道70公里去洪湖市区办理,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造成应收账款数额极小。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如果公司有如此巨额的现金往来,如何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在瞿家湾镇开设分支机构?一年主营收入18.4亿元,那就是20多亿的货款流入,这样的大生意哪家银行会错过?且蓝田股份2000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难道饮料销售是因市场供不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款吗?除非蓝田股份结算模式是款到发货,但蓝田股份能做到“款到发货”吗?

过去我们审计师在审计客户时,对高企的应收账款非常敏感,担心高企的应收账款背后可能是虚增收入或隐藏潜亏,但事实上畸低的应收账款风险也很大。这个道理就象笔者过去强调的不能只关注波动幅动大的会计科目,也要关注一动不动的会计科目,后者的风险甚至高于前者风险。应收账款企低有什么风险呢?如今不是兴起新三表:水表、电表及报关表,因财务报表不可信,于是外部人士判断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通过水表、电表、报关表。应收账款企低会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除非该公司采用款到发货或提供服务原则,应收账款畸低背后说明该公司实际业务量很小,就好比水费、电费实际支出很少。2008年笔者质疑拓维信息造假上市,主要逻辑是该公司2007SP(无线增值通信服务)收入是1.59亿元,按该公司招股书说法“本公司开展无线增值业务结算期一般为其提供完服务后两个月。”,则拓维通信SP的应收账款余额至少在1.59/12*2=0.265亿元,可是笔者发现拓维通信SP应收账款少得可怜,由此质疑该公司涉嫌虚构SP收入,这是笔者2008年对该公司造假上市的质疑: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0:58:23)
--  作者:jiujiucpa
--  
笔者常常遗憾从事上市公司财务错报研究时间太迟,否则2001年中国资本市场上爆发的三大财务丑闻“银广厦”、“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笔者至少能迅速发现“银广厦”、“蓝田股份”重大错报风险,如今象“银广厦”、“蓝田股份”这样极端造假公司太少了,通过公开信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错报是一年比一年难,以至于笔者常常怀疑是不是该收山了。但最近笔者又发现,还是能够继续通过公开信息发现一些上市公司问题,挖不到正宗的“银广厦”、“蓝田股份”,但还可以发现变异的“银广厦”、“蓝田股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3 21:00:42编辑过]

主题最新回顾(发布时间:2009/8/3 20:58:03)
--  作者:jiujiucpa
--  
这几年,笔者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细节审计研究上,如通过应交税金一个科目发现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重大错报风险;但今年笔者推出一门新课程《基于商业模式的财务分析》,通过商业模式入手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这门课程第一次在上海高级会计师后续教育中试讲,发现学员反应还不错,这大大提升笔者教学“升级换代”信心。商业模式与公司战略靠边,如今笔者课程也突破传统审计局限,开始在公司战略层面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不过,这篇文章笔者仍然要大举“细节决定成败”大旗,总结如何通过往来账会计科目迅速发现财务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