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部落论坛经验宝典学术争鸣 → [灌水]赵晶:通胀来袭结婚要趁早


  共有685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灌水]赵晶:通胀来袭结婚要趁早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99bossli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贴子:1162 积分:107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12 22:10:43
[灌水]赵晶:通胀来袭结婚要趁早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14 22:33:48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物价上涨在最近几年似乎从结构性上涨变成全面性上涨,但“有关部门”总是在安慰年轻人,不着急,只不过是结构性的、季节性的上涨,CPI会回落的,酒席价钱也是会回落的。凡是听信这一说法推迟婚礼的年轻人,到了现在看着越来越高的C PI,恐怕得欲哭无泪。   

身为“资深消费者”,现阶段能给年轻人最好的理财建议就是,钱只有花出去的才是自己的,婚也只有先结掉才踏实。   

让我们来看新闻,央行16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8%,这也给出了一个信号,从今年年底开始到明年,央行将采取各种方法控制通胀,再次加息呼之欲出。市场资金面一旦短缺,股市就会吃紧,要是还指望炒股挣钱结婚的话,还是趁早套现买钻戒。   

资金面可能的短缺大概只是对市场的打击。但押宝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却会拉高住房或者其他相关人民币资产价格,这也会使结婚成本再次升高。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99bossli
  2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贴子:1162 积分:107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12 22:10:43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14 22:35:11

      游资的威胁也不可小觑,韩剧里面经常出现的亲家上门送一盒排骨,引起对方家庭奔走相告收到重礼的剧情,再过一阵没准就能在国内上演。想起有些地方的提亲习俗是一整条火腿或者几头牛羊之类的肉产品,不由得让人揪心,万一游资炒作到了火腿领域,岂不是让年轻人连提亲都没了底气———买不起房也就算了,连肉也买不起,这到底是让姑娘出嫁还是出家?由此,趁提亲相关物件没有遭到炒作之际,赶紧把事情定下来,把喜糖喜酒喜宴都定下,也算具备期货投资眼光。

  再说开门七件事,按老辈人的经验,两个人过日子平摊下来的生活成本会比一个人过要低一些,规模化效应体现在即使买洗发水也可以挑选实惠的家庭装。但洗发水在哪里买更便宜,现在也得讲究一番。根据最近网上晒的沪港两地日用品价格比较,除了方便面持平外,洗发水、餐巾纸、花生油、苹果等东西,上海都比香港至少贵1/3强。香港生活成本高昂的传说,在今年终于得到终结。

  比较体面又省钱的法儿是,去香港旅行结婚,或者更远点,新马泰、南北美、中东非皆可,反正人民币正在升值。

  总而言之,在这个生活成本日益高昂的年代,什么事情最好都趁早,才能利用时间差获取理财收益。既然已经赶不上分房和均价7000元一平方米的商品房年代了,不如抢先结婚争取早日生子,赶在幼儿园和小学赞助费择校费没翻番涨价之前把孩子培养出来,这一进一出,就省下了至少几十万元,比什么理财收益率都高。

     随意翻报,读到这样的一则大标题报道“11月成结婚黄金月预计明年婚宴价格涨幅较大”。在一些商品价格确实涨价的今天,这个报道也确实吸引了眼球。然而,读了全文笔者却弄不明白,报道者凭什么“预计明年婚宴价格涨幅较大”?由此,笔者想到了“炒作”两字。

  何谓“炒作”,众多的“正规”词典找不到解释。一般坊间的理解意思是指“过度”“夸张”地“张扬”(宣传)。就涨价这事来论,是什么就得说什么。比如,鸡蛋、蔬菜涨价了,涨价多少,同比是多少,还有什么地方在涨,包括没涨价的地方,都得说清楚。可“炒作”就做不到这些,他们笼统地推出这样的标题“鸡蛋蔬菜又涨价了”,甚至取一个“最高数”做在标题上,还会把某一地某一时段的涨价数据,说成是“全部”,从而给读者听众造成心理的紧张。这样的“炒作”现象,我们已屡见不鲜。

  价格问题关乎民生的切身利益,媒体予以高度关注,理所当然,也是理直气壮的。但正因为重要,我们更需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尤其是“预测”这个东西。我们也没有什么规定说媒体不能预测价格走势,但要有依据。现在大多数的“预测”都有一个通病——预测的信息来源是哪里,读者听众不得而知。其实这种预测信息的当事人是不属于“保密”范围的。可我们的媒体时常会以“专家说”“权威人士分析”来“吓人”,为什么要这样?笔者觉得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根本就没有权威人士或什么专家在提供信息,完全是记者笔下“生花”,笔者这是说的好听点的,说穿了是他们在“胡编”。另一种是这专家学者本来底气就不足,说是说了,又不敢公开。这就出现了众多报道中的“无名者说”。

  但笔者必须告诉,涨价这个事的报道是必须得有依据的。作为媒体它承担着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前者是大局,即使是西方媒体,它的报道也不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它在本质上还是维护它那个统治阶级利益的。而处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里的媒体,有的却对社会责任不以为然,有的媒体人觉得那是“政治”,与我不搭界。果真这样?其实有这样想法的媒体人实在是水平太低了。笔者在这里也不想与他多论了。至于职业责任,其核心当然是职业道德,报道什么,报道到什么程度,要讲道德吧。这也是责任。你虽然不是唯恐天下不乱者,但总得讲点报道的良心、工作的道德。你没有可信度高的依据就说“明年要大幅度涨价”,这样的信息出来,一些人消费者会着慌的,而另一些原本不想涨价的经营者却会窃喜,乘机涨价了,到头来还不是民众吃了亏?这样做媒体人,于心何忍?

  于是笔者再次奉劝,请不要炒作“涨价”。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99bossli
  3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贴子:1162 积分:107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12 22:10:43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14 22:36:32

     国庆后一波突如其来的行情,一般认为主要是两大因素导致的:全球货币泛滥导致的通胀预期,以及国内打压房地产导致的资金异常流动。当然后一个因素其实也可以说是通胀问题——房价上涨的动力被迫释放在股票市场了。

  通胀从来就是股票市场永恒的刺激题材。记得我刚接触股市时,看了台湾著名股票炒手张龄松写的《股票操作学》。虽然是技术分析的经典书籍,但是其中有一段关于通货膨胀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大概的意思是:市场经济大多会导致通胀,而通胀最后都会体现在公司资产价格的上涨,乃至相应的股票价格的上涨。

  有趣的是,通胀这个股价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在A股市场却一直被当作负面消息对待。主因是如果通胀了,央行就有可能加息,资金成本就会变高,股市的炒作资金就可能退场。这也折射出我们的股市更多是由资金堆积来决定价格的,而股票背后对应的资产价值倒是其次。

  所以,即便现在的通胀能持续下去,到底会不会成为股票走牛的可靠基石,这还有待观察。股票背后的资产到底通胀到什么程度,在一个高市盈率、高市净率的市场里,已经不是决定股票投资盈利的关键因素了,关键的因素是背后的故事是否有听众的配合。

  那靠什么能踏踏实实地赶上通胀呢?也许我的回答有些另类——定投高收益债券或债券基金。通胀环境下,大家都觉得债券要下跌。但是正是这种下跌预期,会让债券的收益率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比如现在有些高收益的债券或者比较激进的封闭式债券基金,未来收益率可能超过6%。如果我们能保证每年稳定地获取6%以上的回报,在大多数稳定正常的经济体内,是可以基本保护住自己的资产的。当然,我们不知道加息是否进入一个较为长久的周期,所以我们最好采取定投方式,或者在每次加息或者出现信用风险时加大买入力度。

  当然,最后要强调的是,债券收益再好,正常情况下永远是战胜不了真实的物价涨幅的。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保证个人财务上的持续现金流,是大多数投资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有市场竞争力的、可以跟上通胀速度的工资本身,正是战胜通胀的最佳工具。而债券和股票投资,只是锦上添花的附属手段而已。

     目前世界进入了通胀与通缩并存阶段(即所谓“coflation ”):发达市场受制于通货紧缩,而新兴市场却在忍受通货膨胀之苦。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投资机会时就不能偏废通缩或通胀两大阵营某一方所看好的资产类型。机会存在于广泛的资产类型中,从股票债券和货币到房地产以及大宗商品,不过我们对新兴市场有明显偏好。

  coflation产生原因

  通缩与通胀并存的局面出现有三个原因。首先,发达国家的利率几乎等于零,新兴市场也在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遏制本国货币大幅升值,保持出口竞争力。宽松的货币政策从发达市场输入到新兴市场之后,导致通胀成为后者的一大威胁。

  其次,新兴市场因经济前景乐观,财政状况稳健,吸引发达市场投资者向其投入创纪录的资金,而投资者所在的发达国家则增长放缓,国家财政更趋脆弱。这加剧了新兴市场资产价格通胀。此外,新兴市场内需强劲,意味着产能利用率更高,劳动力供给更为紧张,工资上涨压力也比发达市场更大。

  钱该投向哪里?

  上述原因使得通胀成为新兴市场的真正威胁,更有利于新兴市场资产的投资环境也因此形成。

  房地产是最可能实现优异表现的主要资产类型,因其受全球因素的直接影响最少。有利的本地宏观环境、就业市场和工资变化、资本流入和利差(租金收益率与房贷利率之差)等,通常也会对本地房地产价格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城市型小型经济体,如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是最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地区。

  此外,鉴于新兴市场中央银行仍不愿加息,这些经济体中的储蓄者尤其是富人可能把资金从存款转向房地产,因而形成一个循环:资产价格上涨将推高本地通胀,而通胀预期升高反过来又会引发购房热潮。

  新兴市场股票也是潜在受益者,内需导向型公司尤其有优势,特别是拥有实体物业的公司(比如百货商店)、能够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具有定价权的公司(如超级市场)、负债水平相对较高而且债务期限固定的公司、可选消费行业公司(如珠宝零售商或汽车制造商)等。随着高收入人群的不断扩大,奢侈品行业公司将持续获利。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99bossli
  4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贴子:1162 积分:107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12 22:10:43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14 22:39:01

      看好消费行业的逻辑很简单:消费者如果意识到物价将上涨,就会提前而不是延后消费。同样道理使得资本商品(如机械设备)制造商成为有利的投资机会,因为消费者希望在价格上涨之前购买这些产品,厂家的订单因而将蜂拥而至。

  新兴市场公司债券势必也将获益。发达国家公司借款人在现金状况、负债率以及盈利方面的情况一般相对较好,而新兴市场公司的增长前景更为乐观,借贷成本也较低。由于政府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因此债务为固定利率的公司将展现优势,尤其是拥有国内业务、具有定价权、现金流稳定的公司。

  投资大宗商品需谨慎行事。新兴市场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价格一定会上涨。以石油为例,来自发达市场的需求对石油价格的影响仍然更大一些。然而,贵金属,尤其是黄金,在货币购买力下降时期,经常被视为纸币的替代品,因投资者认为黄金是潜在的对冲通胀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黄金自然可能会有出众表现。

  对新兴市场货币同样应谨慎。总体而言,新兴市场货币比发达市场货币的前景更加乐观。中国、韩国、巴西以及墨西哥通过汇率干预来阻止本币升值;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印度、智利和哥伦比亚对本币升值的容忍度较高。发达国家当中,瑞郎的表现预计将稳定,大宗商品生产国货币有升值潜力。

  盛宴何时结束?

  发达国家通缩结束,将引发新兴市场通胀持续攀升,这可能导致两类经济体都将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从而可能推升借贷成本,反过来又会终止流动性推动的新兴市场资产价格通胀以及持续的房地产盛宴。就美国来说,美联储一旦认为通缩结束或金融行业复苏,就可能提高利率。

  与此类似,新兴市场股票的出色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仰赖对发达市场通缩的担忧程度究竟如何。如果对美国经济二次探底或成为“下一个日本”的担心挥之不去,风险偏好将在低位徘徊,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也将因此而受局限。 (作者为瑞银财富管理研究部亚太区主管兼首席投资策略师)

     存款利率似有若无,是恒生指数自去年11月18日23099 点开始出现zigzag(拉锯)的理由。十一个月过去了,以指数计变化不大,但个别股份变化则十分大。赚钱与否,由拣股决定!

  展望2011年美国:一、美国新屋建造无法超过2006年的160万间,估计要到2013年底、2014年初,楼市才进入复苏期,七年调整期才告完成;二、2010年经济逃过双衰(Double-dip),但2011年双衰退威胁仍然存在;三、失业率估计仍在9%或以上;四、利率保持在0.25厘;五、欧洲主权债券问题陆续爆发;六、美元止跌回升;七、中期选举后,担心共和党占优势;八、州政府债券出事;九、企业纯利进入回落期;十、股市仍是上落市。

  金融海啸后,去年1月美元利率降至0.25厘,以及3月份开始美联储购入1.7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或按揭证券,令美国经济去年7月起止跌回升,今年11月美联储则计划推出QE2去阻止日式衰退在美国出现。芝加哥联储银行主席埃文斯(CharlesEvans)及波士顿联储银行主席罗森格兰(EricRosengren)表示,将在11月2-3日的公开市场会议上支持伯南克所提出的QE2,令失业率可在2012年降至8%,而通胀率(不包括食物及能源)则升到1%。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说,22个成员国大部分支持央行购入债券。英国央行行长表示,刺激计划将加码至1000亿英镑,以令英国明年GDP可上升2.2%。不过,上周人行却加息去压抑通胀率。

  中国第三季GDP增长率9.6%,较第二季的10.3%略为放缓,9月份CPI升3.6%,相信未来12个月人行仍须加息两至三次,才能把利率与CPI增长率持平,即负利率环境在未来十二个月仍然存在。股市由7月至今已上升一段日子,出现调整十分正常,在短期仍有安全网,原因有二:一、QE2;二、美国中期选举。这两个安全网是否有用?事前谁都不能知道。

  中国“十二五”规划草案明年3 月将提交人大会议终审,重点是收入分配、住房、医疗、教育系统方面作重大改变,告别1979年至2009年的高增长期,进入“包容性增长期”,从追求量变改为质变,包括:A. 要均衡发展,不像过去三十年那样让部分人先富起来;B. 发展路线的改变,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不再盲目追求GDP高增长;C. 国民收入蛋糕分配,普通人要多点,大力提升个人收入,而非过去的国进民退政策;D. 首次提及世界观,即中国在面向世界之时,要担当什么角色?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99bossli
  5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蜘蛛侠 贴子:1162 积分:1070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12 22:10:43
  发贴心情 Post By:2010/11/14 22:42:07

    通胀与楼价并非同步

  有人以为在高通胀期楼价必升。战后至今,美国楼价平均每年升幅大约只较CPI多2%,但地产有本身周期,例如1987年至1994年美国楼价处回落期,1995年至2006年美国楼价处上升期,2006年下半年起又再次进入回落期。不同州份表现亦不同,例如德州楼价极受油价影响,底特律楼价则同汽车业挂钩,加州楼市受电脑行业影响,反映通胀同楼价关系并非同步。

  有人以为在通胀期食品价格必定大升,又是另一误会。

  1970年至1980年全球食物价格大升之后,出现了二十年回落期,2000年1月起才再上升。2010年食物价格升幅十分大,基本食物价平均上升48%,肉价升39%,是否接近尾声?亦有人将黄金、白银同通胀混为一谈,又是另一美丽误会。

  上一个黄金牛市1966年开始、1980年1月结束,共13年。这一次由1999年开始至今已12年。战后至今美国每年平均通胀率(CPI)升幅只有3.5%,并非一般人想像中那么大。然而,货币购买力虽然平均每年只失去3.5%,但65年后的今天,便只余下7%购买力(即今天100美元只能买到1945年7美元的东西)!

  1998年至2008年过去十年美国CPI仍升34%,同期电脑售价却跌76%,原因是生产成本下降令售价回落,问题仍不大;如果售价下跌是需求不足引发,例如2006年下半起的美国楼价,则令人担心,1997年第三季至2003年第二季香港楼价便是如此。需求不足如因实质利率高企而产生,只要实质利率过高的情况消失,需求便回升,例如2003年下半年起的香港;如在负利率环境下需求仍然不足例如美国,目前情况便教人担心。


支持(1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灌水]赵晶:通胀来袭结婚要趁早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