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部落论坛99心声 → [转]领取生活 长成一颗珍珠 智慧之源


  共有866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转]领取生活 长成一颗珍珠 智慧之源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CChpp9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贴子:36 积分:67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6/19 9:23:09
[转]领取生活 长成一颗珍珠 智慧之源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6 20:38:22

领取生活

    秋来了,玉簪花开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生活向下比,工作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吧。

    在花的香气中,我却惶惶,为时光易逝而无成绩不安。

    有人将朱郭儒那首《西江月》译成英文寄我。原文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呤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 生命感悟: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吧。】

 

 

成一颗珍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人,他想饲养一颗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海边沙滩上挑选沙粒,并且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一颗一颗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他都快要绝望了。

    就在这时,有一颗沙粒答应了他。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起那颗沙粒,说它太傻,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甚至还缺少空气,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不值得。

    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

    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颗沙粒已长大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而曾经嘲笑它傻的那些伙伴们,却依然只是一堆沙粒,有的已风化成土。

    如果说世上有点石成金术的话,那就是艰难困苦了。这可是人生的至宝啊!你忍耐着、坚持着,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在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一颗珍珠。

    【生命感悟:你忍耐着、坚持着,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在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一颗珍珠。】

 

 

智慧之源

    智通禅师在那一带很有名气。他的弟子很多。在晚年他又收了两名弟子。大弟子聪明机灵能说会道。小弟子虽然沉默寡言智慧一般,但却勤奋踏实。

    禅师闲时喜欢和人参禅论道。他把能说会道的大弟子留在身边,一边教他些佛理,一边和他探讨些问题:而那位小弟子则被派去干其他的杂事。

    几年后,智通禅师已经变得很老了。他决定在众多弟子中选出一位,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出人意料的是,智通禅师选中了那位沉默寡言的弟子!

    那位自以为学得不少真传的大弟子很不服气,问:师傅,我从您身上学得不少佛理和智慧,管理一个小小的寺庙已经足够了,您为什么偏偏选中小师弟呢?

    禅师叹道:你虽聪明,但生性虚浮,终难成就大业。这些年你是跟我学了不少东西,但这些对你来说都是肤浅的;况且,真正的智慧是学不来的,它只能在实践中获取。就像花与果子,树上的花并不知道为什么会结果,而根却知道。大弟子听了,羞惭而去。

    几日后,禅师圆寂了。小弟子正式继承了衣钵,后来,也成了那一带有名的禅师。

      有时,天才并不能造就成功。主宰和推动世界前进的,恰恰是那些天资一般却勤奋上进的人。

    【生命感悟:一个人天性聪明固然好,如不去磨练锻造,他的智慧之泉终将枯竭;而那些勇于实践的勤奋者就像个掘井工,不骄不躁,一点一点向智慧之源掘进。直至智慧之泉喷涌而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空无物,何处惹尘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6 20:42:43编辑过]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CChpp9
  2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贴子:36 积分:67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6/19 9:23:09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7 20:54:02

向古人学习“识人”

    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有这样一句经典对白,“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虽是调侃,却说明了人才的珍贵。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认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

  然而,对于管理者来说,如何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楚庄王识别直言之人、魏文侯识别德高之人的故事或许会给管理者一些有益的借鉴。

 

  楚庄王:识直言之人

  楚庄王刚刚即位时,因为朝政混乱、羽翼尚未丰满,就来了个“以退为进”之计。他整天吃喝玩乐,不问政事,并发布了一个告示:谏者处死刑。事实上,楚庄王是想借机发现能直言进谏的勇者,以共谋大业。

  一天,重臣伍举冒着被诛杀的风险,到楚庄王面前进谏:“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

  楚庄王回答道:“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接着,又一如既往,没有一些悔改之意。

  随后,一位名叫苏从的大臣再次向楚庄王进谏,不过不像伍举那么委婉,而是直言进谏。

  楚庄王觉得时机已到,马上启用伍举、苏从二人,委以重任。在两位重臣的辅佐下,楚庄王对内兴修水利、重视农商,大力发展生产;对外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问鼎周王朝,大败晋军。重内攘外的政策,使楚国的综合国力蒸蒸日上,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善于发现能够直言的人,他们是企业中最为关键的人。这是因为,敢于直言的人,已经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而唯有置一己之私于不顾的人,才能真正担当起重任。

 

  魏文侯:识德高之人

  除了楚庄王,魏文侯也具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选出品德高尚的人。他对魏成子的提拔便是一例。

  魏国混乱时,魏文侯准备提拔一位相国。但是,有两个人选,一个是魏成子,一个是翟璜,到底该选谁?

  最后,魏文侯选了魏成子。

  这是魏文侯考察两者周围的人的结果。魏成子周围的人,大都是天下奇才,比如卜子夏、段千本,魏文侯候经常跟他们商讨治国大计。而翟璜的左右,多为魏王的臣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位哲学家有言,如果想了解一个人,就从他最亲近的朋友开始。看来魏文侯深谙此道。

  除了从周围的人去判断,魏文侯还特别看重个人的品德。魏成子虽然有俸禄千种,但是,其中九成都用来为国纳贤,仅一成用于自己。并且,在举荐这些人才时,魏成子没有任何的私心。而翟璜举荐谋士李克等人,主要意图却在结党营私。至少在德行方面,翟璜已经远远输给了魏成子。

  对于管理者来说,能否选出品德高尚的人,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只有德高之人,才能以德服人、以德聚人、以德留人,进而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的互动氛围,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CChpp9
  3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新手上路 贴子:36 积分:67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6/19 9:23:09
  发贴心情 Post By:2009/12/7 22:21:42

 

no one right answer

 

你是石头、黄金,还是钻石

    从今天起,人人都是钻石有一个小沙弥告诉老和尚:“师父、师父,我们已经没有盘缠了,怎么办?”老和尚听了,在路边随便捡起一颗石头,告诉小沙弥:“你把这颗石头拿到菜市场,记得喔,无论人家喊多高的价格,都不能卖。”小沙弥半信半疑地将石头拿到菜市场中央,来往的人看了觉得很奇怪,纷纷围观,议论着这颗石头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时,一个好奇的人跳出来,他说:“我出10块钱。”“不卖。”小沙弥摇头。“15块。”另一个人出价。“不卖。”因为看到小沙弥一直不卖,更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大家一路喊价,竟然喊到了100块。小沙弥忍不住了,他非常想把石头卖掉,却又挂念着师父的话,只好拿起石头跑回去找师父,并告诉师父这个消息。“你明天再将这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记得喔,还是跟今天一样,只能让人家喊价,不能卖。”师父说。

  第二天,小沙弥带着石头到黄金市场,果然和昨天一样,吸引了一堆围观者。“1000块!”“不卖。”“3000块!”“不卖。”“1万块!”“不……卖。”听到石头被喊价到1万块,小沙弥又受不了了,他带着石头回去找师父。“师父,这颗石头已经从不值钱变成1万块的身价了,为什么你就是不卖?”小沙弥好奇地问。师父没有回答,只是告诉小沙弥:“明天,你带着石头到珠宝市场,记得喔,无论人们如何喊价,这颗石头还是不能卖。”

  第二天,小沙弥又乖乖地按照师父的话,捧着石头放在珠宝市场的橱窗内。和前两天一样,好奇的围观者越来越多。大家都议论纷纷,这颗石头那么大,里面的宝石一定也是价值连城。

  于是……“10万。”有人开口了。“不卖。”小沙弥摇头。“30万。”“不卖。”“50万。”“不卖。”“100万。”“不……卖。”听到石头被喊价到100万,小沙弥又受不了了,他急忙回去找师父,告诉师父这个不可思议的消息。;旁“奇怪了,这明明只是一颗普通的石头,为什么竟然有人会出100万来买?”

  师父听了,只是淡淡地说:“我告诉你,当它被放在菜市场的时候,就只有菜市场的价钱;当它被放在黄金市场的时候,就有了黄金的价钱;当它被放在珠宝市场的时候,就是价值连城。”

  我经常会问做业务的朋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希望自己做多少业绩?有些人回答:“我只要不是零就好了。”这样的人,我称为石头。有的人会说:“我只要完成公司给我的责任额就好了。”这样的人,我称为黄金。有的人认为:“我的业绩无上限,想做多少就有多少。”这样的人,我称为价值连城。你希望自己是石头?黄金?还是价值连城呢?

  前文我曾经提到“定位”,这两个字听起来很笼统,到底什么叫做定位?你看蔡依林,她最早被定位成“少男杀手”,后来则被定位为时尚流行歌手,让喜欢她的人从少男转变为男女都有;而Prada则被定位为高级精品,专门卖给有钱人、企业家。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明星、产品要做定位,我们自己也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定位。

  因此,我也喜欢问大家:“你希望自己在这个行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些人回答:“我要成为顶尖业务员。”有些人则说:“我要成为团队的领导者。”也有人耸肩表示还没有想到。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发现,有定位固然很好,但是正确的定位更加重要。那些将自己定位成顶尖业务员的人,后来的确也是业绩高手,但是拼了几年后,当年纪渐长,体力精神也每况愈下,很快就被另一位顶尖业务员给顶替了。至于将自己定位成团队领导者的人,初期虽然不像顶尖业务员那样迅速赚钱,但是随着团队越来越庞大,数年之后,即使自己不做业务也有团队的利益收入,再过几年,团队更大时,收入也就更可观。这么说,当团队领导人要比顶尖业务员要好啰?也不见得,因为团队若没有很强的向心力,也可能面临崩溃瓦解的惨境,所以,正确的定位除了与志向有关之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与个性来定位,如此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是你追求工作,不是工作追求你
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两只猪在同一个食槽里进食,并且这两头猪都是极具智慧的“智猪”。猪圈两头距离很远,一头安装了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踩一下,就会有相当于10个单位的饲料进槽,但是踩踏板和跑到食槽处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相当于2个单位的饲料。

  两头猪都有两个选择:自己去踩踏板或是等待另一头猪去踩踏板。

  假如大猪先去踩踏板,它将比小猪后到食槽,除去大猪运动消耗,双方纯得益比大猪/小猪为6∶4,若大猪选择等待,其得益为0;假如小猪先踩踏板,它将比大猪后到食槽,吃到的饲料少,除去运动消耗,双方纯得益比大猪/小猪为9∶(-1),若小猪选择等待,其得益为0;假如两头猪同时踩踏板,双方纯得益比大猪/小猪为5∶1;假如两头猪都选择等待,双方吃不到饲料,双方得益都为0。

  在这个博弈中,小猪是具有选择优势的,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最优选择都是等待——行动只会让它白白消耗能量。而大猪则不同,对它来说,选择行动优于等待。因此,最佳的方案是大猪行动,小猪等待。

  其实员工与企业之间也是一个“智猪博弈”的过程,不过在这里,企业是“小猪”,具有选择优势,而员工是“大猪”,必须不停奔波。正如富兰克林所说,是“你追求工作,不是工作追求你”。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员工是“大猪”,企业是“小猪”。

  在员工与企业的博弈中,员工有两种选择,努力工作和敷衍工作。如果员工努力工作,那么企业和自己都受益;如果敷衍工作,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久而久之,不是你选择辞职,就是企业对你不满意而辞退你,你的收益自然大受损失,就如博弈中的“大猪”,只有行动才有收益,不行动则不受益,甚至受损。

  企业也有两种选择,要么主动激励员工——这样风险很大,收益为负数,因此,很少有企业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要么选择等待,等待员工行动,如果单个员工不主动积极工作,企业也能维持基本的运转,收益并不受损,即使员工辞职,也会立刻有人来补充这个岗位,对收益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具有选择等待的优势,相当于博弈中的“小猪”。

  因此,在员工与企业的博弈中,员工是大猪,企业是小猪,企业占据着主动优势。所以一个聪明的员工应该选择在工作中多付出,为工作付出越多,得到的利益也越多。否则,受伤害的是员工自己。

  郭明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近一年了,这家企业很小,只有他一名会计。

  郭明认为自己是企业的“财政大臣”,掌握着财政大权,又认为自己所学的财务知识没有完全利用,是大材小用,觉得企业亏欠了自己。他对工作总表露出不积极的态度,每天对前来报销、送报表的同事都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他心想:“反正企业里就我懂这方面知识,老板也有求于我,没有我,谁也领不到工资,谁都拿我没办法。”就这样,他把这个月应该报销的单子拖到下个月,应该每月8号发工资,他硬是到10号才清算完。

  一位和郭明很要好的同事劝他:“现在大家对你都颇有微词,你要注意一些,要不会被辞退的。”

  郭明对于同事的劝告根本不当一回事:“没事,就我一个会计,要是离了我,企业的运营就得出现问题。再说了,我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我还感觉委屈呢!”

  有人把这些事向老板反映了。老板对郭明的行为早有耳闻,只是碍于大局,暂时没有表露自己的看法。但后来老板无法忍受,一纸解聘合同把郭明辞退了。郭明在一年之内接连换了两家企业,事业毫无起色。后来,他从以前的同事处得知,原来的企业在他离开后新聘用的会计,由于工作态度积极,而且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了很多改革,经常得到老板的赞扬。目前企业正准备扩大规模,会计即将要做企业的投资经理人了。听到这里,郭明追悔莫及,如果他当初对工作认真主动一些,现在坐在投资经理人位置上的就是他了。郭明掌握着企业的财政大权,就自认为企业有求于他,本以为到手的是一个铁饭碗,怎么摔都不会碎,没有想到只是轻轻地碰了一下,这饭碗就碎了。而企业在郭明走后很快就找到了替代他的会计,不仅工作态度好,而且工作能力强。在郭明与企业的博弈中,郭明是“大猪”,而且是失败的“大猪”。

  在职场上,不仅郭明如此,所有的员工都是这样,不是企业离开你没法运转,而是你离开企业没法生存。每位员工应该对工作上心,在工作中求进,正如那位新会计一样,做到与企业双赢,才是老板与员工共同期待的美好结果。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仿蹇朔评赵怨ぷ髯鞴庋淖⒔猓骸肮ぷ魇鞘┱共呕奈杼āN颐呛翱喽恋美吹闹丁⑽颐堑挠Ρ淞Α⑽颐堑木龆狭Α⑽颐堑氖视α拔颐堑男髂芰Χ冀谡飧鑫杼ㄉ系玫秸故尽?


支持(0中立(0反对(0单帖管理 | 引用 | 回复 回到顶部

返回版面帖子列表

[转]领取生活 长成一颗珍珠 智慧之源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