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收藏市场空前活跃,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物质财富增长较快,人们的文化水平也相应提高,精神需求愈加广泛,加上人们手中有了收藏文物的活钱,使得关心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参与收藏的人越来越多。
早在多年前,就有专家预言,中国第四次收藏高潮即将来临。眼下,艺术品收藏已不仅仅代表一种雅兴和品位,更成为一种投资手段。在房市、股市持续低迷的今天,不少人将目光转向艺术品投资。
根据梅-摩指数近20年的指数分析统计显示,20年均投资回报率,金融证券为15%,房地产为27%,艺术品收藏则为26%左右,艺术品20年的平均值虽略低于房地产,但最近几年的回报率要远远大于房地产的回报率。
一件收藏品或一件奢侈品决定其价值的因素有很多,品牌地位、品质特点、可欣赏性、情感诉求、稀缺性、投资属性……正因为收藏品的多重属性使这一可以欣赏的股票正在迅速被广大收藏爱好者所接受。
然而追求收藏品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追求她背后的文化价值,一件收藏品如果只将其固化在几个数字以及他背后的N多个零上,而忽略了文化价值不但是对藏品渎慢,也是对于资本的靡费。
是想5.5个亿可以让5.5万个家庭彻底摆脱贫困,可以让55万的各种疾病的儿童得到良好的医疗,可以建2000所希望小学,可以让5.5万人开始自己的创业!
但当买家高举号牌,拍卖师落槌的一瞬间,又有谁在为之激动呢?外国的拍行、外国的强盗后裔们激动的落泪了,他们又一次如同先祖们冲进圆明园时般的狂喜了!
即便为这种藏品兴建了博物馆,这些藏品能够给买家迎来尊重吗?这难道就是国人的爱国吗?这种畸形、变态、扭曲的民族自尊究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还是我们又要将这些归咎于教育的失败,亦或是种种其他的失败?我们这个民族真的到了需要用一个花瓶来证明其存在价值的最危险的时刻了?!
我在此恳切的呼吁各位朋友:“从我做起不要人为的推动海外文物回流”或为那些已经回流的文物张目、钦羡。
很多文物都是我们繁盛时期的贸易产物,就像今天南方工厂加工的一顶帽子、一件衬衣,经历几百年的风雨的确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但也不必要将这些东西都贴上民族尊严的标签后再将其赎回,人家欧洲也没有谁非要把梵高的向日葵从日本人手里买回来呀!
靠!一个花瓶比梵高的画还要贵!如果有钱大家还是多做些善事吧,买花瓶没有任何价值。
5.5亿一个花瓶,真的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