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理财周刊
(提要)很多人在没钱的时候认为有钱就有幸福,可等他们真有了钱,却发现幸福依然离自己十分遥远。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多数人的预期比较悲观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生活得幸福呢?也许“经济适用型”生活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
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
<!--推荐阅读 begin-->你生活的幸福指数有多高?给自己打个分吧!
是百分之百满意的100分,还是刚刚及格60分,或是很少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只能得个30分呢?
如果并非满分,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不够幸福呢?因为不够富有吗?因为工作太忙吗?或许这是大多数人的答案吧。
找寻幸福感最大化的人生
在讨论开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富翁与渔夫》的寓言吧。
有一天,在海滩上,大富翁看见渔夫躺着晒太阳,便责备他说:“大好时光,你怎么不多打点鱼呢?” 渔夫反问到:“打那么多鱼干嘛?”富翁说:“卖钱啊!”渔夫再反问:“卖那么多钱干嘛?”富翁说:“有了钱,就能像我这样,有自由,有快乐,悠闲地享受这片美丽的海滩。” 渔夫说:“我现在不正快快乐乐地躺在沙滩上吗?”
关于这个故事的启示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确定的是虽然两人的经济水平截然不同,但故事中的富翁是幸福的,渔夫也是幸福的。如果单以财富的多少判断个人的幸福感,这里显然行不通了。
一生中,人们所追求的其实并非财富的最大化,而是幸福感的最大化。财富的多少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非全部,而只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更让人幸福。
因此,我们提出“经济适用型”生活这一理念,如果你正一味追求财富,不妨停下脚步,看看什么才是适合你的生活,什么才是你真正需要的。
财富越多并非越幸福
在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代表性城市及武汉、济南等省会城市拥有可投资资产100万美元以上人群调查后显示,虽然从2006年至2007年,财富水平客观上升20.12%,但幸福指数却不升反降0.29%。同时,个人风险指数、投资欲望指数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而理财信心指数却下降了0.37%。
统计显示,当财富逐渐稳步上升时,人的幸福感会随之上升,但当财富达到一定“界限”后,人的幸福感将不再上升,甚至会随着财富增加而降低。因为达到一定财富水平后,钱的数量只是一个数字,对个人和家庭已经起不到“质变”,甚至为了增加财富,个人和家庭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健康、自由等等,幸福感也就降低了。可见,财富的多少并不能作为衡量幸福与否的标准。
追求“经济适用型”生活,正是从财富与幸福的平衡点出发,寻找合适的生活。附表:2006年至2007年中国富裕人士心态:
序号 指数指标 2006年指数 2007年指数 变化幅度
<!--推荐阅读 begin-->
<!--推荐阅读 end-->
1 幸福指数 61.24 61.06 -0.29%
2 个人风险指数 63.08 71.06 12.64%
3 投资欲望指数 62.58 69.04 10.33%
4 理财信心指数 76.04 75.76 -0.37%
注:*2006至2007年间,个人财富平均水平增长率为20.12%;
*该数据调查区域为京沪深穗及一些省会城市,样本均为可投资资产100万美元以上(包括100万美元)人士。
查阅更多精彩理财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
婚姻对男女都同样重要,好的另一半可以让你的心情好似每天都过情人节。结婚,不仅仅是与一个人的结合,更是与他(她)全部社会关系的结合。婚姻可以把所有阳春白雪的爱情微妙地转化为柴米油盐的现实。
家庭幸福才能使人生更美满。梦想中的另一半往往在现实中难以寻觅,真正能够白头偕老的伴侣其实无需太高的收入、太好的外貌。简单来说,合适就好!
大概每个未婚男女的心中都有一个未来丈夫或妻子的形象吧。女孩子会想“我的他应该高大、英俊、事业有成、有房有车且无贷”;男孩子会想“我的她应该温柔贤惠、美丽大方,工作稳定还会操持家务”。而真正的“过来人”会说,我的他(她)其实和当初的设想完全不同,现实毕竟不是琼瑶小说。
<!--推荐阅读 begin-->我们看过无数明星悲欢离合的故事,发现生活中最终能够相依相伴的往往是看似平淡无奇的夫妻。两人之间最浪漫的事或许真的不是一份厚礼、一次浪漫之旅,而是在细小、点滴的幸福感下携手一起走过人生,一起慢慢变老吧。等到风景都看透,终究要有人陪你细水长流。
经济好比婚姻里的“催化剂”
谈到婚姻,不能不谈经济,在如今的社会,结婚前不考虑对方经济情况是不现实的。
个人财力就好比婚姻的“催化剂”——太少,反应太慢,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太多,反应太快太强烈,可能掩盖了其他的问题。幸福的婚姻毕竟不仅仅维系在物质层面。
曾经有个嫁入豪门的女孩,在电视节目中哭诉婚后的压抑感和孤独感,让人叹息。或许,最理想的状态并不像很多人的梦想那样婚后过皇宫般的生活,而是同另一半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一同感受挫折的历练。抱着一颗平常心对待,选择适量的“催化剂”,才能让婚姻更加幸福美满。
所谓财力,首先包含了个人的家庭背景。结婚不仅是两个人走到一起,更是两个家庭的相识、相知、相处,如果家庭经济明显属于不同“阶层”,那婚姻的“稳定系数”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属于同一“阶层”,夫妻双方便能更加理解对方,婚姻会相对长久一些。
其次是双方的工作。可能夫妻双方的工作性质、环境有很大差别,但只要能够理解对方“在干吗”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就好。对于工作收入,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差距较小甚至没有差距。这样,夫妻双方都不会因为对方收入太高而有压力、太低而心存不满。过去传统观念是丈夫的收入要高于太太,而现在社会中,女性事业发展中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只要两人收入差距别太悬殊就好。
之所以收入悬殊会带来家庭不稳定因素,主要因为收入很高的工作所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就会很多,一方很可能无暇照顾家庭,有时甚至长时间不能回家,另一方自然会感觉受到“冷落”,家庭矛盾可能一触即发,婚姻因此破灭的实例数不胜数。
总之,财力是否雄厚无法作为婚姻牢固的基石,反而有可能起到负作用。我们当然需要考虑另一半的经济情况,但过高、过低,与自身条件相去甚远的话,婚姻稳定就很难保障了。因此,我们不妨选个“经济适用型”伴侣,不求高收入、稳健就好;不求家财万贯,能一同打拼就好。
既然人人心中都会有个理想的“他(或她)”的形象,我们不妨也在此素描一回,看看“适用型”伴侣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吧。
征婚许可:不吸烟、不喝酒、不关机、不赌钱、无红颜知己等至少五好证书
<!--推荐阅读 begin-->荣誉证书:好儿子、好员工、最具潜质好丈夫及好父亲——孝心、责任心、爱心样样具备
性格必备:豁达、乐观——包容、体谅是好男人之本,乐观的男人可以承受更多
收入:不求收入太高,只求生活稳定,能多陪太太、孩子
购房能力:可以——不求有房无贷,一起打拼更显得来不易
形象代言:灰太郎——人尽皆知的百分百好丈夫
“经济适用型”女 特点如下:
征婚许可:不贪财、不挥霍、不斤斤计较、无不良习惯、不乱花钱等至少五好证书
荣誉证书:好女儿、好当家——孝心、责任心、爱心样样不可少,还要会理财
性格必备:善良、体贴——善解人意的太太是家庭和谐的润滑剂
时尚态度:不追求品牌、够品位就好
形象代言:双儿——金庸笔下《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大老婆,一心为老公着想,宽容、善良绝对好老婆!
查阅更多精彩理财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
[ 真修实修得解脱 – 摘录卢台长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要学会把心静下来,今天我坐在这里了,什么都不要想,心要静下来,然后再慢慢地去找出你烦恼的根源。想一想,你为什么会烦恼?烦恼的根源在哪里?心静不下来的人,是找不到根源的,很多人的烦恼就是因为没有找到根,他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烦恼。实际上,每一个烦恼都是有根的,比如说,今天我想要一个东西没有要着,那就是有贪的根在里面;今天我很想说这个人几句,我想说他了,但还没有说到的时候,那么你就会一直很烦恼,这就是瞋恨的根。所以,凡是烦恼都有根源,我们有十善业,就是有十种可以做善的事情,如果一个人的烦恼很多,因为烦恼是不善的那种,所以你心里一定很不善良。
一个人不管是有好的烦恼,还是有不好的烦恼,他都是有问题的。你说“我的烦恼是为了让孩子考上好大学”,这种烦恼,你说起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实际上你也是有贪念,所以,贪瞋痴三毒里面的不管哪一毒来了,都会让你有很大的麻烦。三毒里面危害最大的就是贪念,瞋恨心是由贪念引起的,贪不到就开始恨了,恨到后来就做出傻事情,所以,要用清净的心去对治贪念,我不贪了,我没有什么求了,我就能够对治自己的三毒。知道自己的毛病之后,那么烦恼就不见了,因为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有毛病的时候,他以为自己没有毛病,那么他就会去做很多一直让自己烦恼的事情。就像很多人为了财、为了名一样,拼命地去追求,所以他一直有烦恼。等到他知道无所谓了,等到他明白了道理,今天这个名我拿到了,过几天我也没有了,今天这个钱我求到了,过几天我也用完了,那么这个时候你的烦恼就不见了。
有烦恼,人的行为就会失常。你们去看看,不管是谁,只要行为出来不是正常的,那这个人心中一定有烦恼。想想看是不是这样?看见这个人不想理睬他,是不是有烦恼了?看见这个人很讨厌,那你的行为就会失常;刚刚还在笑,突然看见你讨厌的这个人,脸马上凶起来,看见这个人本来应该很喜欢他的,但是你不喜欢他了,你的行为就会失常,这样的话,你马上就会有烦恼。只要我们的行为一失常,我们马上就要去找到自己的病根。我们的病根是什么?病根叫自寻烦恼,要消除它,这个病就算消除了。消除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要把它消灭掉,心中只要有烦恼,你就必须把它消灭掉。
学佛人要学会实修。实修是什么?就是真实地去修,真正地用心去修,而不是假的,等到烦恼来了再去修,那已经是晚了。学佛的关键是在于你平时要多修心,烦恼就不会来。比如:天天擦洗自己的厨房,蟑螂就不会经常来;厨房已经变得很脏了,那么什么样的虫都会来;心中平时就干干净净,那么烦恼就不会来,这就是实修。实际上,烦恼来了之后,我们的业报就到了。业报到了是什么?就是开始报应了,小烦恼,小业报,大烦恼,大业报,逃都逃不了。今天夫妻之间不开心了,那么业报来了,这不就是因为平时不注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所造的因吗?
只要你是人,你就会觉得很苦。我们做人苦不苦啊?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很苦,身体苦了,心里会更苦;身体不苦,心里的苦会少一点;身体苦,心里也苦,那么你的心灵就苦了。有时候人恨自己恨到最后,连自己的肉体都会给自己惩罚,恨自己怎么走不动,恨自己怎么不能吃,有时候牙痛起来,会用手打自己几个耳光,痛得那个样,恨不恨自己?所有的一切怪谁?平时不好好爱护牙齿,不好好刷牙,平时不懂得清洁,所有的这一切都有因果。所以,当你牙痛的时候,你的肉体苦了,你的心里难过不难过?常言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所以,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心经常这么去苦,但是呢,当痛苦把你逼到了极点,你会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这些苦因,有所改变自己,当一个人很苦了,你才会知道自己的这些苦因,才会想到不去造新业。
懂得自己做错事情了,才能知因得救。因为你知道这个因果了,你才会有救;因为你知道你有烦恼了,你才会去除烦恼;因为你知道自己很苦,你才想改变自己;因为你今天苦到底了,你才知道我要找寻一条自己脱离苦难的方向和路线,所以,知因有改,这个时候你才会想到去改变,去治疗它。你只有把自己身和心的毛病都改正了,你自己才会转变,愿意改正自己毛病的人,实际上就是愿意去治疗自己的病,那么你一定会得救。有些人为什么还没有报应?因为他报应的时间还没有到,时间一到,报应一到,逃也逃不掉。所以,你今天没有生癌症,你今天没有出车祸,并不代表你下一次就不出车祸,你以后就不会生癌症;你今天还能平平安安地坐在这里,并不代表你过几天、过一个月、过一年不会出事。你们永远要懂得这个道理,我今天不去造这个因,我一定不会出事,永远等不到报应;我今天造了这个因,一定会有事情,只不过这个时间还没有到,你就慢慢等着吧。
我们人在还没有得到报应的时候,我们永远是不会觉悟的。因为人有劣根性,当一个人身体好的时候,从来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等到自己的肠胃坏了的时候,才知道应该定期去看医生,平时不能吃得太多,不能让自己的肠胃着凉等,这个就是人只有在碰到痛苦、麻烦之后,才会觉悟的原因。如果一个人在各方面情况都很好的时候就能够学佛,说明这个人是有根基的;一个人如果等到有痛苦的时候才来学佛,这个人的根基是有的,但是很浅;你们每个人想学佛,想找寻一条解脱之路,不就是因为你们每个人都是在努力修心,想解脱自己吗?师父告诉你们,人是不会自己觉悟的,因为他有劣根性,人非常地固执,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你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所以,才会跟家人不断地争吵;你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最完美无缺的,所以,才会不停地讲别人不好、挑别人的毛病。人的毛病是不进棺材不掉泪,很多男人天天欺负自己的老婆,平时老婆生气说“我要走了”,老公是不相信的,等到哪一天老婆真的要跟他离婚了,他才会感受到老婆的珍贵和自己平时做事情的荒唐,可是来不及了。
要懂得,我们人要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起于一切助佛道。就是说,我们所要拥有的实际上主要是智慧,一定要有智慧和一切善良的东西,因为当你拥有智慧和善良的时候,起于就是开始,师父把这句话反过来给你们讲,就是什么样的事情才能帮助你成佛道呢?首先要有智慧,然后要有善良,不要等到众生受苦了,要求解决时,这个时候,他才来求佛、拜佛、学佛,那已经晚了。所以,菩萨告诉众生的一切妙法、善法、佛法,实际上就是为了帮助众生来对治自己的不善、无知和没有智慧;菩萨跟你们讲再多的妙法、善法、佛法,实际上就是要让你们能够拥有智慧、拥有善良。一个人没有善良,他是学不好佛的;一个很厉害的人,他也是学不好佛的;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他根本不能开悟,他是进不了佛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