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几岁时……你该多观察前辈,订出「工作外的人生目标」
如果你已经步入40以上的年纪,不妨环顾周围,想想那些与你同期进入公司的优秀同事们,如今人在哪里? 大前研一指出,40几岁的上班族应该正视现实了──在主管们的眼中,「值得升迁」与「留在原地」的职员名单,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再明显不过。而随着年龄增长,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那么,如何避免面对这种情况?大前研一建议,与其空泛地想象自己的未来,不妨锁定部门内一位令你「服气」、年资又高于你10年左右的前辈,长期观察他的职场生涯。他在公司最得意的时期是什么时候?目前担任什么职务?处于什么状况?大家都怎么评论他? 同部门的资深同事,是最值得你参考的观察对象,因为你们身处在同一个环境,吸收着相同培养皿中的营养成分。观察过程中,也许你会出现「要是他当时这样做,现在会过得更好……」的想法。这些建议,请直接赠与你自己,因为资深同事的现状,很可能成为你不久后的未来。 由于已经踏入职业生涯的中后期,大前研一给40世代上班族的另一个建议,是「找到工作之外的人生目标」。就他个人而言,由于自觉身为知识分子,理应有一份社会责任,因此在49岁时创立了市**动组织「平成维新之会」,开启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运动,并在3年后毅然辞去麦肯锡总经理一职,参选东京都知事。 即使最后的参选结果不甚理想,但是勇敢踏出第一步,去实践工作以外的人生目标,始终是大前研一口中「不曾后悔的选择」。
职业生涯两阶段,埋头工作外的重点任务checklist
大前研一建议,上班族可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略分为两大阶段。20~40岁为「目标冲刺期」,40~60岁为「退休准备期」,两阶段的重点任务各有不同:
目标冲刺期(20~40岁):
■多提出一些大胆创新的想法「惊艳」你的主管,千万不要自我设限!
■多看新闻,适时捍卫自己的权益,也关心社会上的其他人都在做些什么。
■培养出不可取代的专业能力。这是获得晋升的基本条件,更关系到能否由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形成正向循环。
退休准备期(40~60岁):
■写出「上了年纪后想做的10件事」,其中要包含5件室内活动,这样即使体力衰退,也能持续维持,到老都要保有个人兴趣!
■盘点你职业生涯中最核心的一样才华,持续加强它。万一突然遭到调职或裁员,到下一间公司也能快速建立个人价值。
■挑选适当时机,将自己长年累积的实战经验传承给后起之秀,逐步为公司培养新生代人才。
【99点评】这是转自世界经理人论坛的一个热贴,读来很有感触,看看芸芸众生,大概起点差不多,但活到50以后各自事业家庭遭遇各不相同,现在流行规划,其实就是理想的实现路径,是自己的使命感强烈与否的结果,要达到比较自我实现的状态,规划是必不可少的,只是自己自觉不自觉的在践行而已,祝福大家都有好的生活。
《我的职场路》有奖征文优胜奖作品
正好借这个机会,梳理一下我迄今为止的职业生涯。
我学法律专业,毕业之后先在我们那小县城的法院实习了几个月,家人是想托关系让我留在法院的(那年我们县公检法都不招人,但我们家有亲戚在这个系统),怎耐我消受不了那里的清闲,在和亲戚吃了一顿“关系饭”后,我决定不干了。顶着家人及亲戚们的不解与反对,回到了南京(在南京上了几年学,有感情了)。
和许多大学生一样开始奔波在各大才市、搜阅各类招聘信息、投简历。还好,两个月后,凭着我还算熟练的五笔打字和不俗的文采,被一家大型电器公司录用(现已成功上市),任一个技术部门的文员。主要负责部门信息系统信息维护、文档撰写、会议安排、物资管理等琐碎工作。随着公司的迅速扩张,我所在部门也快速膨胀,由一个只有四个人的小部门变成一个近30人的大中心,内含二个部门,原来的经理也水涨船高变成了总监,而我呢,由文员变成了高级文员,除了原来的工作内容外,还增加了分公司对口人员的招聘、培训等基础人事工作。
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用朋友的话说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在公司呆到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我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担忧了。原因有二:1. 在技术部门,尽管我已尽最大努力去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并且已达到可以培训新员工的高度了,但毕竟不是本专业,这个高度应该已无法再超越了;2. 如果我重新找工作,最拿手的就是我已做过的工作,包括文档撰写、会议安排、物资管理等行政工作及招聘、培训等基础人事工作,但这样的工作估计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做,我有多少竞争力?
为了解除这种担忧,我开始留意一些关于行政、人事方面的书籍及相关培训课程,在网上下了大量的相关案例及培训教程,并且在工作中有意识的加以应用。经过半年的积累,我觉得是时候到外面去闯一闯了。尽管我也犹豫过,毕竟这是一家大公司,待遇不错,福利还很好,可是我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尽早跳出来,我的职场竞争力将越来越小,最后连应届生都比不上,应届生至少还有“可塑性强”的优点,而我到那时既没有可塑性,又眼高手低,将会一事无成!于是我勇敢地跳了出来。
凭着我在知名大公司的工作经历及我自身的积累,很快就在一家中小民营企业谋到了一份办公室主任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我兢兢业业,全公司的行政工作梳理得有条不紊,对外广告宣传也做得有声有色,更为重要的是,在我来公司之前,公司没有一个专职做人事的员工,只有一个退休老教授兼职做员工社保的参保、退保手续。我利用在原公司的所见、所学和积累,一边做一边学(到新公司的第二年,自费报考了SPC人力资源管理师,并顺利拿到证书),为公司建立了一整套人事管理制度,独立处理了一起工伤事故。老总对我非常器重,经常在人前人后夸我是他的左膀右臂。
在我来公司第三年的时候,公司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中国质量报、中央电视台等大小媒体暴光,销售业绩直线下滑,最后不但拖欠员工工资,更到了向员工集资的地步。其间我因怀孕生子休产假,公司最困难的时候我并没在现场办公。尽管后来公司还是挺过来了,但效益已大不如前。
人是很现实的动物,看到这种情况我已不想再回去上班了,特别是我有宝宝了,我要为她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不是仅靠个人感情就能决定的。但老总三番五次打电话要我回去,我告诉他孩子还小,我暂时还不想上班,只是在参加一个HR的培训,想作一个自我提高。这话里有一半是真实情况,参加HR培训是真的,当时我正在参加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培训,后通过考试顺利拿到二级证书。但不想上班是假的,因为休完产假我就到现在公司(一家小型外企)上班了,任人力资源经理,兼管行政。我到现公司都快半年的时候,原公司才把我的社保退出来,大概他也看出来我是真的不会回去了。
现在这家公司除规模小以外,其它各方面还是挺不错的。我希望在这里能有所作为,我一边更加用心的工作,一边也在参加一些专业培训。对我来说,知识结构的更新永远都是必要的,我的职场之路正朝着我即定的方向延伸……
回首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职场之路,感慨颇多:
1.时间过得好快,当年那个懵懂的大学生,现在已在职场上走得如此深远了。
2.有点庆幸。我第一家公司的一个同事,比我稍迟几个月进公司的,到现在都没挪过窝。而她对现有工作很不满意,但为了那点工资,她一直耗着。而当初最值得留下的因素(工资)几年来也没涨多少。现在人过30了,她让我帮她规划一下。我不好直说,但我心里清楚,她现在真的没什么竞争力了。专业是计算机,但从事的工作对专业要求不是很明显;另外,这个职位恐怕也只有业务类型差不多的大公司才会设。
3.职业生涯一定要做规划。没有规划,就像旅行者没有目的地一样,朝哪个方向走都不对。
避免职场五大忌
你起早贪黑,你出色地完成工作,可是你仍然得不到公司的认可和提拔。你可知道为什么?根据www.careerjournal.com上的一篇文章,你可能犯下了五条职场大忌。
以自己的方式和日程做事情。如果你不做公司和上司认为重要的事情,你就很难被视为有价值的“资产”。
发表负面的言论。如果你是办公室那个爱发牢骚的人,随时会说上司或公司的坏话,你千万要小心!你的职业将因此而毁灭。
向HR部门抱怨。向他们抱怨,可能成为将来公司把你扫地出门的证据。
聪明反被聪明误。除非上司问你意见,否则不要自作聪明,指出同僚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的方法。
不懂得跳槽的时机。如果你和上司的关系富有争议,如果你长时间里没有得到提拔,如果你经常被分配到其他人不愿意做的工作,那么你就有被炒鱿鱼的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