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管理也是这样。我们很多人是从具体的业务与岗位做起来的,一个岗位有一个岗位的格局,一个项目组有一个项目组的利益,一个部门有一个部门的道理,一个分公司有一个分公司的原理,但这与站在总公司的角度的境界与格局要求都是不同的。很多人都在做基层工作,但只有少数人从基层做起能担任更高层级的管理工作,实际上这不只是个简单的做业务的能力问题,也不只是敢于担当责任的问题,也有个格局不断提升的问题,这有个认识问题的标准高低与判断问题所依据的知识信息的长短问题,有个容纳其他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层次问题。在正常的情况下,很多人找到自己本色的格局观,只要少数人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格局观而开发出新的格局观。
格局由见识、气度、能力构成。中学读《泰山极顶》,里面有“一览众山小”那一句,说的是高层的格局观,所谓远见、大度、感染力;而在说道庐山时候,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句,说的是基层观与小格局观,所谓经验、主动、技能。世有层次,也有分工,这之间不是简单是非与对错,但不能颠倒替代。一些人做了事情后才后知后觉,才知自己需要更高的格局观,在基层岗位上这样还可以,但是在更为重要的领导岗位上需要有先见、更大的气度与能量。
本文经商业评论网许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