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服务,可不是万能的!为了应对这次税务自查,有的企业采取了购买中介服务的做法,委托有资质的税务中介机构协助自查,这是一个选择,但是,切记:中介服务,可不是万能的!这样做的后果,可能导致中介机构为了规避自身的风险,将一些不该交税的项目也计算在自查补税的项目里,造成了企业既付出了中介费,又多交纳了税款及滞纳金,形成双重损失。据我对国内涉税中介机构业务状况了解,这些人所接受的专业培训和掌握的技能,基本上是定义在“税务局的看门狗”这个角色上。
→自己动手,也并非丰衣足食!也有企业完全自己动手,由公司本身的财务(税务)部牵头组织自查,这样做得好处是:可以避免家丑外扬。但这其中也有同样的缺陷,那就是——倾向于规避个人的自身风险,他们更多的担心是,如果自查结果没有取得税务稽查部门的认可,而招来税务复查,所以对自查项目中政策的掌握也是偏严格的。虽然说有些企业税务部的经理是高薪从税务局挖过来的,但总体来说,这些税务经理们还是以背诵税法条文、遵守国家税务政策的思想来组织自查,缺乏灵活性与公正性,当然也缺少保护价值的直接动机。
不可否认,某些公司的税务经理有着较强的业务能力,但是再强你能强过李小龙吗?靠“中国功夫”来应对一个强大的“美式装备”(信息化建设投资近百亿)的税务机关,其胜负的结果将不言而喻。按照“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公司税务经理在进行业务判断时,要多向潜伏中的李涯学习去做事,于则成不是他们仿效的对象,虽然为此会有一定的风险,但若把握的好会得到上级领导的赞许和税务机关的理解及支持。这次税总稽查局对这60户企业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全面“开花”,这将对在金融危机情况下,企业税务价值的保护带来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如何防范税务风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护自身税务价值将被企业所关注。
→经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采取哪种方式进行自查,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最后的赢家是税务局,而损失的则是企业,对此,有关公司的董事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有人对自查提纲进行辅导,制定总体策略,然后企业自己组织人员开展自查,应该是合理、有效保护自身税务价值的最佳组合。
自查报告是企业自查情况的一个总结,据来自于税务机关内部权威人士透露,可以这么说报告质量的好坏将对企业如何过关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专业的、有说服力并具有人性味的专业性报告的写作是非常关键的。光会干、不会说、更不会写得的企业,若拿低调这个词来掩饰自己,有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视为不配合、态度不积极等理由,再折腾你一下,让你再次复查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 加强后续税务风险管理
经过这次检查,企业当然不能查完就完,应该将这次税务稽查作为一个契机,提高企业自身税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在公司税务管理这个层面上,不考虑其中涉税项目出现的必要性,而去过分计较其中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这不是一个好的税务经理所应该做得,公司的生产和经营决不会因为这其中的某一个项目或业务征税而停止操作,税务经理脑海中应该有一个将涉税风险外包或转移,以及一个“税务垃圾”处理的理念,才能够适应这个岗位的要求。税务“看门狗”的知识结构是不全面的,那种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所谓税务专业人才,靠“证”吃饭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像开心词典那种回答问题,不代表税收业务能力强,只有将税务政策的运用巧妙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进而产生出税务价值的,才是把握了这项业务的真谛。
坦白后未必会得到从宽。开展税务自查,既要关注当下,还要考虑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