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是利润的来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些企业往往为了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而采用虚增或隐瞒收入等方式实施舞弊。在财务报表舞弊案件中,涉及收入确认的舞弊占有很大比例,收入确认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高风险领域。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基于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的假定,评价哪些类型的收入、收入交易或认定导致舞弊风险。本问题解答旨在指导注册会计师基于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的假定,选择并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以将与收入确认相关的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答:注册会计师在识别和评估与收入确认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 应当基于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的假定,评价哪些类型的收入、收入 交易或认定导致舞弊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
报风险时,应当假定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在此基础上评价哪些类型的收入、收入交易或认定导致舞弊风险。
假定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并不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应当将与收 入确认相关的所有认定都假定为存在舞弊风险。注册会计师需要结合 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具体了解,考虑收入确认舞弊可能如何发生。被审计单位不同,管理层实施舞弊的动机或压力不同,其舞弊风险所 涉及的具体认定也不同,注册会计师需要作出具体分析。例如,如果 管理层难以实现预期的利润目标,则可能有高估收入的动机或压力
(如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虚假的收入),因此,收入的发生认定存在舞弊风险的可能性较大,而完整性认定则通常不存在舞弊风险;相反, 如果管理层有隐瞒收入而降低税负的动机,则注册会计师需要更加关注与收入完整性认定相关的舞弊风险。再如,如果被审计单位预期难以达到下一年度的销售目标,而已经超额实现了本年度的销售目标, 就可能倾向于将本期的收入推迟至下一年度确认。
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的假定不适用于业务的具体情况,从而未将收入确认作为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得出该结论的理由。
风险评估程序,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程序应当包括询问管理层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其他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程序。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第四章第三节对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作出了具体规定。本问题解答问题四对分析程序作出进一步解释。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对注册会计师识别与收入确认相关的舞弊风险至关重要,例如,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销售模式和业务流程、与收入相关的生产技术条件、收入的来源和构成、收入交易的特性、收入确认的具体原则、所在行业的特殊事项、重大异常交易的商业理由、被审计单位的业绩衡量等,有助于其考虑收入虚假错报可能采取的方式,从而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以发现此类错报。
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和执行其他相关活动获取的信息是否表明存在舞弊风险因素。例如,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竞争激烈并伴随着利润率的下降,而管理层过于强调提高被审计单位利润水平的目标, 则注册会计师需要警惕管理层通过实施舞弊高估收入,从而高估利润的风险。
答:了解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举例如下:
<!--[if !supportLists]-->1. <!--[endif]-->利用与未披露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循环虚构交易。
<!--[if !supportLists]-->2. <!--[endif]-->通过未披露的关联方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例如,以明显高于
其他客户的价格向未披露的关联方销售商品。
<!--[if !supportLists]-->3. <!--[endif]-->通过出售关联方的股权,使之从形式上不再构成关联方,但仍与之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或与未来或潜在的关联方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
<!--[if !supportLists]-->4. <!--[endif]-->通过虚开商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而将货款挂在应收账款中, 并可能在以后期间计提坏账准备,或在期后冲销。
<!--[if !supportLists]-->5. <!--[endif]-->为了虚构销售收入,将商品从某一地点移送至另一地点,凭出库单和运输单据为依据记录销售收入。
<!--[if !supportLists]-->6. <!--[endif]-->在与商品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尚未全部转移给客户之前确认销售收入。例如,销售合同中约定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在一定时间内有权无条件退货,而被审计单位隐瞒退货条款,在发货时全额确认销售收入。
<!--[if !supportLists]-->7. <!--[endif]-->通过隐瞒售后回购或售后租回协议,而将以售后回购或售后租回方式发出的商品作为销售商品确认收入。
<!--[if !supportLists]-->
<!--[if !supportLists]-->1. <!--[endif]-->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时,故意低估预计总成本或多计实际发生的成本,以通过高估完工百分比的方法实现当期多确认收入。
<!--[if !supportLists]-->2. <!--[endif]-->在采用代理商的销售模式时,在代理商仅向购销双方提供帮助接洽、磋商等中介代理服务的情况下,按照相关购销交易的总额而非净额(扣除佣金和代理费等)确认收入。
<!--[if !supportLists]-->3. <!--[endif]-->当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方法时, 随意变更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方法。
<!--[if !supportLists]-->4. <!--[endif]-->选择与销售模式不匹配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
<!--[if !supportLists]-->1. <!--[endif]-->被审计单位将商品发出、收到货款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后,不确认收入,而将收到的货款作为负债挂账,或转入本单位以外的其他账户。
<!--[if !supportLists]-->2. <!--[endif]-->被审计单位采用以旧换新的方式销售商品时,以新旧商品的差价确认收入。
<!--[if !supportLists]-->3. <!--[endif]-->在提供劳务或建造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不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而推迟到劳务结束或工程完工时确认收入。
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会计师的价值
1. 职场“镀金”
很多人选择去会计师事务所,很大可能是想在职场初期先“镀金”,为以后转向企业或其他行业做准备。的确,在事务所工作几年后,去其他企业任职一个更高级别的职位,甚至是财务总监都是有可能的。
2. 能力“镀金”
审计出身的人,或许知道通晓会计准则,知道如何去审计一个科目,知道应该如何做符合税法规范,但是却不懂企业财务工作的实操,很有可能连最基本的帐都没结过,报表也没有做过,不懂纳税流程……
但是他们具备从审计角度去审核会计的合规性,会计师事务所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更多,能让你具备逻辑思维能力、风险意识,更能随着事务所的项目,有机会见识到不同的行业和业务。至少有一点,事务所审计出身的进入企业后知道审计是怎么做的,或是成为领导后,对于财务和审计之间的PK之道游刃有余。
“十大”工作几年后,该往哪跳槽?
1. 企业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出身,如果跳槽到企业,可以从事内审或财务分析的工作,进而升职到财务经理等管理层的比较常见。
2. 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的风控或内审在招聘的时候,都比较倾向于有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经验的人员,尤其是有IPO、发债、资产证券化等项目经验的会计师。
CPA证书在“十大”的地位
考证文化,可以说是伴随着财务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的整个过程。在会计师事务所,如果想晋升,CPA证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条件,但其实在企业,综合能力远比一纸证书重要的多。
可现实却是,即使你有所有国家的CPA证书,却不能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不会需要这样的员工;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证书呢,或许企业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你。
职业生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路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管怎么说,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
【99点评】证书是敲门砖,但能力才是职场更需要的!考证要结合专业做深入思考,如何帮助客户和所在企业实现价值需要锤炼!